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教育工作者和医生的职责带来了新的内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而且应该有体格、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影响幼儿早期身心健康的两个因素 :一是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学术界将父母的养育方式分为情感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偏爱型。情感温暖型 :父母的语言和态度表示出对子女的喜欢 ,经常赞扬子女 ,能够谅解子女的过错 ,尊重子女的意见 ,参与子女的活动。拒绝型 :对子女的过错过分严厉批评或惩罚 ,当众打骂羞辱子女 ,将子女当做出气筒。过度保护型 :过分干涉子女的活…  相似文献   

2.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和人际信任量表(ITS)为研究工具,以639名外来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为被试,对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的人际信任度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群体初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会环境与年龄、社会环境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初中生父母的养育方式差异显著,城市居民子女更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理解与偏爱;(3)父关心理解与过度保护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度,母否认拒绝因子和父关心理解因子能显著预测城市居民子女的人际信任度.  相似文献   

3.
凡事都有个限度,对孩子的教育和养育也是如此,不能过度。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子女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是孩子笨吗?不是。家长可以回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否  相似文献   

4.
李祥宇 《小读者》2012,(3):25-2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养育子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做子女的理应孝敬父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不仅是子女的道德义务,也是子女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千千 《福建教育》2010,(6):11-12
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中,具有一种根本性焦虑,称之为“存在性焦虑”(existential anxiety)或一陇惧”(dread)。这种焦虑的表现就是从控制中得到安全感。尽管许多父母试图掩饰或否认这种焦虑,又或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存在性焦虑”依然影响着家长。“过度养育”一举,究其根源,来自于此。  相似文献   

6.
在讲求实效的现代社会,父母将育儿也看作一种“产品研发”,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教育资源,认为一切的投入将获得相应的回报,用这种便捷的“投资式”养育来缓解教育焦虑。过分保护与过分投资共同构成了“过度养育”。但事实证明,这种“过度养育”却给孩子带来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7.
《八小时以外》2012,(12):17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自11月起,韩国开始实施拥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双方当事人,只有在接受"子女养育指南"教育后才能进行离婚程序的政策。"子女养育指南"是指从专家那里接受教育,学习关于离婚给子女带来的影响、稳定子女情绪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吕莉 《家教指南》2007,(10):29-30
美国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父母养育子女的经验,很有借鉴价值,这里只进行简要地归纳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伊斯兰哲学家庭观认为家庭成员各负其责,相互平等;对夫妻关系的看法也有独到之处;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此外,中国伊斯兰哲学家庭观还认为处理好家庭与其他近亲属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深入研究中国伊斯兰哲学家庭观的合理因素对新时期伊斯兰家庭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767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社会环境下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子女的年龄发展、对子女的性别期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又尽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跑中的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向下传递。从父母传到子女是单向的。这种“接力”式的养老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现代西方国家,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赡养功能由社会机构所代替。美国:亲子关系比较理性在美国,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显得比较“理性”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人很小就有了自立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影响到与父母的关系(不愿过多依赖父母,从而也减少了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程度),也影响到与子女的…  相似文献   

12.
养子十要     
美国1999年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的父母养育子女的十条经验.我觉得很有借鉴的价值,在这里作一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在各相应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2)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负面的养育方式与子女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3)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干涉、过保护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影响高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别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产生人际信任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过度保护型有些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子女,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外部世界。“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就很胆小,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所以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切都由他们包办。然而他们不知道,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孩子,这只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非常敏感,并且极度依赖父母。成人后,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他们往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过度赞誉型对子女的优点过度赞誉或夸大也非常危险。“这类父母总是忙于让子女在各个方面出…  相似文献   

15.
由于独生子女的社会影响,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儿童普遍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态度,导致现在许多儿童成为"问题儿童".幼教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教育和保育的重任,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环境,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下面以一个有语言发展障碍的幼儿为例,谈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应注意自己养育子女的方式,选择正确的,避免不良的,以使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  相似文献   

17.
蓝拥 《宣武教育》2006,(1):50-50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史坦堡博士所说,大多数父母都凭直觉养育子女。如果父母能够更清楚而正确地了解哪些教养方式行得通,以及为什么行得通,他们的直觉将会愈来愈准确,也更有能力面对为人父母的特有挑战与喜悦。  相似文献   

18.
每每听到老人被子女遗弃的故事,便觉得揪心,老人养育了子女,反遭遗弃,确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而事实上,真正的症结也往往是在教育这一环节出现了偏差:对子女的百般宠爱,让孩子从小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去纠正这一偏差,让孩子们学  相似文献   

19.
宋嘉树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留下了写不完的故事,因为他养育了宋庆龄这样优秀的女儿而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他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的称道。宋氏夫妇共养育了六个子女。他们的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  相似文献   

20.
关注幼儿教师的成长理应关注她们的生活,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理应重视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事件的研究。对于几乎清一色为女性的幼儿教师群体,养育事件可以说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事件”之一,“普遍意义”体现在绝大多数的已婚幼儿教师都在若干年内生育和抚养了子女,定位“关键事件”是源于养育子女使得幼儿教师的生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古德森(Goodson,1994)认为。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生活史”会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目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