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相对而言,科普童话语言通俗,趣味洋溢,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对于科普童话的教学,应赋予其更多的语文气息。教学中要紧扣童心,激活科普童话的教学灵性;激发童趣,营造科普童话的诗意空间;重寻童真,插上科普童话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2.
“以动漫为切入点,实现科普在新媒体时期的产业化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上期,本刊介绍了长篇知识童话《酷蚁安特儿》三部曲,作者霞子针对如何将科普与动漫相结合这一问题,用五年的时间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创作了近百万字的知识童话和多个动漫策划案。她的实践证明,科普动漫的产业化之路是一条充满创意挑战和美好前景的阳光大道。抓好科普动漫的产业化启动,将以点带面,把整个科普工作提上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更有效地发挥科普工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正>《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篇童话的奇妙并不是从巨人有什么超能力进行描写的,而是着重围绕“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凸显童话的奇妙和表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入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入境、入文、入心。学生在童话的花园里徜徉,可以使学生对童话的主题、人物、场景等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感受学习童话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都有科普童话课文,如《蚕姑娘》《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等,这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学生刚拿到课本时往往先选择科普童话阅读,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可是近来我在听课中发现:孩子们不喜欢老师教科普童话,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朗读、不愿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教”上。  相似文献   

5.
这是根据三年级下学期的单元主题“童话花园”发展而来的教学案例,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欣赏童话时,能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角色个性的描写与场景的转换,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在自由、互动的气氛中公开发表作品,阅读并欣赏同学的作品。本次活动总的教学课时约10节,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童话,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这篇文章,凸显语文课程新理念,以读为本、以生为本,语文实践张弛结合。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课件精美,语言动听,板书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7.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作品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一年级上、下册共36篇课文中童话篇目有12篇,二年级上、下册共49篇课文中童话篇目有18篇。由此可见,挖掘部编版童话体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将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童话教学的小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语文各类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科普童话,主要集中于低中年级.这类课文与其他童话最大的区别是,用童话的方式呈现科普的内容,整篇教材是围绕科普知识而展开故事情节.因为这类教材既有童话的意境,又有科学的介绍,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难以把握,不知道该教什么.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着力教学生“三会”.现选取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小稻秧脱险记》和《水上飞机》两篇课文为例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肖莉 《小学语文》2024,(1):67-70
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编写童话,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情节简单,缺少童话的味道。教师在教学童话时,要特别关注童话的基本特点,总结童话编写的基本策略,做好童话创编的引导。教师要聚焦童话在“情节安排”和“角色设定”两方面的特点,读中学写,让学生的童话习作充满想象,并有童话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李智玲 《教师》2013,(29):56-57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幼儿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幼儿园的童话欣赏活动,教师在童话欣赏教学中走入只重视童话的教育作用的误区.教育作用是童话的功能之一,但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童话欣赏教学中应该重视童话的审美作用,充分挖掘童话的美,引导幼儿感受美.  相似文献   

11.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找到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童话——以文学的方式把握童话;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野品味童话;超越童话——为心灵的成长提升童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童话,体会文本言与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校际协作童话创作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生成创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研究借助中国——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姊妹学校”项目,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这一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从2006年3月到2006年6月期间,笔者参与了“童话世界——昕童话,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画童话,评童话”主题学习活动的指导,借助这一活动期望借此研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技能、协作写作能力和技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姚凤荣 《考试周刊》2011,(29):64-65
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几篇科普童话,如《蚕姑娘》《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等,这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孩子们刚拿到课本时往往先选择科普童话阅读,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可是在听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老师教科普童话,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朗读、不愿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教"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童话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的小学童话教学在教师“教”、学生“学”、课程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将项目化学习引入小学童话教学能有效解决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化学习的实际设计上,不仅要注重结合童话文本,发挥童话文本的独特优势,而且还要遵循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则,即寻找核心知识与...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在执教某区级"童话主题教学"公开课时磨课经历的真实记录。从初试、再试、终试这一次次蜕变中磨炼了深入文本的精神和钻研教材的能力,领悟到了童话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基本特征,并教给学生阅读童话的方法,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童话是美的载体,又兼具学生喜欢的独特优势,因而童话教学成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蜘蛛开店》这篇童话为例,在童话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通过营造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通过开发美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之美,领略童话的结构之美,领悟童话的哲理之美。  相似文献   

17.
艾米的梦想     
读了这篇习作,编辑心中感到无比的熨帖,因为这是一篇真正的童话!大家也许会奇怪,习作中并没有我们常见的大灰狼小白兔什么的,怎么会是童话呢?是啊,童话并不一定要有这些小动物呢。故事的主角艾米是个虚构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叫“艾米”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童话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时做到既“入境”又“处境”,引导学生与童话中的人物产生心灵共鸣,品味童话之美,以此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满足.  相似文献   

19.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知识童话故事。作为知识童话教学,在感受童话形象可爱、品味童话语言生动有趣的同时,适时适度地渗透“小蝌蚪长成青蛙”的科学知识以及故事中蕴含着的“成长”哲理,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丑小鸭》是一篇什么课文?是一篇童话,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童话,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美丽童话,是一篇用了多种手法写“人物”之丑的童话,是一篇反复写“人物”经受痛苦的童话,是一篇写命运转折的童话,是一篇有生动的叙述与描写的童话,是一篇表现“人物”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的童话,是一篇意蕴丰厚的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