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吕本中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江西诗派乃至整个宋代诗坛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了南宋诗歌中兴的源头。其战乱诗将记实叙事与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紧密结合,艺术风格自具特色,表现手法别具一格。题材上以“靖康之乱”为背景进行真实记述,具有以诗传史、以诗补史、诗史互证的意义,深得杜诗“诗吏”精髓。因此,给予吕本中的战乱诗“诗史”称号应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对诗歌阐释来说,背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诗史相通”的传统背景下,晚唐首次出现“诗史”一词,至宋接受“诗史”说,将诗歌的纪事功能放在首位.而明代一些学者对诗史说并未完全接受,在主情的诗歌创作观念影响下重新思考二者之关系,出现了反“诗史”的逆流;清代学者在宋人“诗史”说基础上发明诗了“诗史互证”的阐释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相结合,形成其“诗史”之表达形式。“诗史”与一般史书的不同,在于其虚构历史和诗性艺术思维,而与一般诗歌不同则在于其运用“史笔”与作表现出来的史识.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诗歌创作因其对现实的关怀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则被誉为“诗史”。对此,清人仇兆鳘《杜诗详注·序》有一总结:“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明人之论诗者,推杜为诗圣,谓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万世也。”仇氏之论指出,宋人以“诗史”誉杜甫,是“知人论世”之文学接受方法;而明人之以“诗圣”誉杜甫,则是“以意逆志”的结果。然无论何种方法,对杜甫的赞誉则一:他们都是心折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平民情与入世心,即对现实社会之强烈关怀。  相似文献   

5.
诗史与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史”是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代表着传统诗学对诗的功能的体认,以及相应的批评原则。本文认为,“诗史”的提法客观上冲淡了诗人的主体性和抒情功能,主张以“心史”取代“诗史”范畴,以还原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以此来观照中国古典诗歌,将会开拓出一个较新的认识空间。  相似文献   

6.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集览》沿袭《本事诗》中的“诗史”观念,详证梅村诗中的史实.《吴诗集览》征引的材料仅限于《明史》及《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使梅村的“诗史”精神打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另外《吴诗集览》忽视了吴梅村“诗史”观念中对士人心态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史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四篇关于中国诗史的短小论文缀合而成。一、中国诗史的逻辑发展:因为有感于中国诗史脉络之芜蔓,提出以古典诗歌的五种基本形式来界划中国诗史的五大段落。二、“风雅寝声”原因探析:指出《诗经》之后楚辞之前存在着二百余年的诗史空白,对造成此空白的原因作了初步探索。三、汉代诗歌的历史地位:认为汉人在四言体衰落与骚体诗变异的情况下,创造了古典诗歌中最基本的形式五言诗,在中国诗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四、三句转韵体诗源流:对三句转韵体诗的渊源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文章发微阐幽,不拘成说,有可商榷之处,但对治中国诗史者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被尊为“四杰”的几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呼应,“开辟翰苑,扫荡文场”①自觉地改革文坛积习,使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生机。“四杰”的诗歌理论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样,同样充溢着变革现实诗坛的高亢激情和创造新的诗歌风貌的强烈愿望。其中关于诗歌感发兴会,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是“四杰”诗论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渗透着“四杰”对诗的独特理解,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诗学精神和文化品格c本文拟对“四杰’咱9这一理论作一分析、梳理,或许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诗圣”杜甫的诗歌历来倍受推崇.被人们尊称为“诗史”。杜诗,从总体上说,充分体现了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指出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杜诗,会有不同的价值与闪光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唐代就被誉为“诗史”。晚唐孟修的体事诗·高速》称:“社连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华陈于诗,推见至德,殆无道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说杜甫是“诗史”,自然而然,他的诗歌除了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还应当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因此,研究杜甫的诗歌还须坚杜甫于诗人之外,从史学角度去探求之,这样才能探驻得珠,真正发掘其诗歌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实质。一、十分娴熟地运用了多种史传笔法在表现形式上,杜甫的诗歌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文学手法,而且十分们熟地运用了多种文传笔法。宋代黄彻《碧溪诗话》…  相似文献   

12.
“讲诗”的能力来自诗史知识和诗美感受力的具备。随着中学语教学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的增加。时常听到语教师反映“不会讲诗”或“讲试难”.提高古诗修养,已成为许多教师的需求。北京华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诗成天地间——中国诗史漫谈》就是一本将诗史知识和诗歌感受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3.
晚清著名诗人莫友芝一生创作诗歌千余首,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那就是生日诗。自道光十六年26岁始至咸丰十年50岁止,莫友芝一共写了24首生日诗。其生日诗创作的主题有三:一是抒发事业无成、时不我待的怅惘;二是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和关切之情;三是表现友人间诚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司空曙是唐代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感情真挚、情思动人,艺术造诣也有独到之处。司空曙的羁旅诗虽不多却颇有特色,诗人常以其敏感的诗心直接把握时代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特点,常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凸显诗人复杂深微的心态,表达对历史社会的感慨和对现实人生的领悟。通过对司空曙羁旅诗思想内容的大致解读,把握其情感指向;通过对羁旅诗常用表现手法的归类,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以羁旅诗研究为基点,不但可以弄清其本身的特征,还可进一步认识司空曙诗的审美价值和诗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从“诗无邪”诗歌的本质探讨,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社会功能揭示;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的受众基础,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教学方法的推介,无不体现诗歌对生活的深邃概括和诗教与时代的紧密结合,无不体现中华民族对诗歌的热爱与对诗教的推崇。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诗歌历来有“诗史”之称,殊不知他的笔下亦流淌着殷殷的夫妻情、深深的父子情、浓浓的手足情。本文拟探析杜甫亲情诗歌的内在情感世界,及其亲情诗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18.
汪东慧 《课外阅读》2010,(12):197-197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因此,后人才对其诗有“诗史”之称。但杜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所体现的仁爱之心,从大量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亲人、邻里、甚至对路人那种挚爱、博爱,至今读来仍让我们感怀。  相似文献   

19.
金松岑是近代颇有成就和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深沉的历史意识反映了国内外半个世纪的历史面貌,记录重大事件和人物,历史上发生过的实事,官府的敲诈和百姓的涂炭,以诗证史,以史补诗,具有鲜明的“诗史”特征。当然,诗歌毕竟不同于历史,“诗史”的深层含义应为“史外传心之史”,他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诗道”这一概念,见于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其具体内涵涉及五大问题:一是诗歌意境创造中的言意关系,即如何以简约之辞传达丰厚之意韵;二是强调了作家的想象力在营造作品意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将诗歌意境的创新跟作家对诗史的深刻认识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发扬言志抒情文学传统之根本精神的基础上,突出了诗艺的推陈出新;四是提出了“不试故艺”说,阐明了诗歌艺术之提升,与作家人生境遇的内在关系;五是从鉴赏批评的角度,指出了“知音”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于读者与作者在人生经历上的相似性。这些理论观点,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发展了唐代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