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残疾人进行称呼和描述时,"以人为本"用语(person-first language)倡导首先要对"人"进行称呼和描述,然后再谈其存在的特殊教育需要或某方面的障碍.这是特殊教育深入发展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朝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用语形式所体现的理念和倡导的行动对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整个残疾人事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主要有:用在"A儿去咧"结构中,"儿"用在"名词 儿"中,其中"儿"相当于"里","V-儿"相当于"V的"结构,"几"相当于时体虚成分或方位介词等几种功能.这种用法只见于属于冀鲁官话的保唐片的部分方言中,而在除此之外的河北省其它方言中这些语法功能则由其它词类或形式担当.  相似文献   

3.
"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姐"称呼语使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的特点,说明"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称呼语.  相似文献   

4.
正1.Addressing people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或Madam。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Wang"(王老师),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老师为"Mr Wang",女教师为"Miss Wang"。2.Thankfulness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  相似文献   

5.
正傻瓜熊捡到一个玻璃瓶儿。"如果这个瓶儿是我的,"小刺猬说,"我要在这个瓶子里插满漂亮的野花,摆在餐桌上。这样,每天进门就有一屋子的香气儿,你说,那有多棒!""是个挺棒的主意。"傻瓜熊直点头儿,"野花让人心情特别好。""如果这个瓶儿是我的,"小兔子说,"我要在这个瓶子里装满清水,然后,把我收藏的小石头放进去,隔着玻璃看水中的石子儿,你说,那会有多漂亮!""是个挺漂亮的主意。"傻瓜熊直点头儿,"石子儿里面会有好多故事。"  相似文献   

6.
"某"与"某某"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7.
"两课"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两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两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对学生成人后的发展产生终身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海平 《现代语文》2006,(12):114-114
最近社会上流行着一个称呼--"美女",称呼的对象,毋庸置疑,指的是女性.据互联网上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女性,不论年长、年幼,不论熟悉、陌生,不论身份、地位,都曾遭遇"美女"称呼."美女,需要帮忙吗?""美女,论文写完了吗?""美女,试试这件衣服怎么样?""美女,最近心情如何,去香港犒劳一下自己吧!""美女老妈,今天吃啥?"……根据传统观念,"美女"用来称呼年轻女性尚可,但若用来称呼长辈女性显然不太恭敬,而且有时会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读本》中"刽子""熬肉""多样时""一家"等的注释尚有不足。在近代汉语中,"刽子"常用来称呼执行死刑的人,下面并不脱"手"字;"熬肉"的"熬"指"干煎;"而并非"在微火上煨熟;""多样时"即"多时","样"不是误字。"一家"在文中指每人,不是"大家"。这些用法在近代文献、相关辞书以及各地方言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爷子"是对尚在的长辈老人昵称,受到两个规则的支配:①指称长辈的亲属词后加"一子",所指发生较大的变化;"爷子"不再指爷爷,而指年龄较大的人;②指称长辈的亲属词前加"老一",用于年岁较大的亲属,表示尊重,爸爸的同辈,爷爷的同辈,老爷爷的同辈都可以用这个词称呼,对于年长的非亲属男性,也可以称"老爷子",以示昵称。  相似文献   

11.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释"酉"     
张聪燕 《现代语文》2008,(5):104-10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只是简单地用声训的方式对"酉"字作了解释,因此他没能释岀"酉"的本义,并且错误地认为"丣"是"酉"的古文.本文将对"酉"的甲骨文字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物考察,得出 "酉"的本义是盛酒器,"酉"是"酒"的本字,"酉"不是由" 丣"演变过来的.  相似文献   

13.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又,<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且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4.
"同志"称呼语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语言交际中,"同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称呼语,它不仅是政治语言中最常见的一个称呼语,同时也一直被认为是大陆社会人群最合适的泛尊称.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同志"的语义和语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政治语言中,除了正式场合,"同志"已经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同一政党成员的互称";而作为泛尊称,它也正日益被另一些称呼所替代,这些称呼语或为传统西式称呼语的复活(如"先生"小姐"),或为专指性称呼语的泛化(如"师傅"、"老师"、"老板").这不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思想文明意识变化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15.
"在+L+VP"结构中的"在+L"在语义指向上有前指、后指、双指或无指四种情况,语义指向的不同决定了表义功能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关句式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当"在+L"语义前指或双指时,结构体中的"在"是动词;当其后指或无指时,"在"是介词.  相似文献   

16.
说"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纳西族族称中"纳"表什么意义的问题,学术界向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纳西族的历史渊源、纳西族人的风俗习惯、纳西族宗教史三方面论述"纳西"之"纳"表黑"义,"纳西"可释为"黑族".  相似文献   

18.
"文质彬彬"在今天"多用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追溯本源,它出自<论语>,原指人的文采和质实配合均匀,包含着"文与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意蕴.孔子提出的这一论人标准和育人规格,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孔子当年还提出要防止"质胜文"或"文胜质"现象,遗憾的是人类在创造文化一步步远离"质胜文"的野蛮时代的同时,越来越受文化制约,以致出现"文胜质"现象.初步的"知识考古"表明,"文质彬彬"词义的历史演化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在以"和谐"为主旋律的今天,亟需借鉴历代思想家对"重文轻质"倾向的反省与批判,赋予"文质彬彬"新的时代内涵,实施文质双向关照、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进程看,"三个代表"要求的提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中间环节;从理论逻辑看,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三个代表"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包含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回答,是"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20.
邹骋胤 《教师》2022,(9):24-26
德育是一门培养人的课程,"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德育有效性,共育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三乐"德育理念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将"三乐"德育理念融入育人实践主题活动,形成了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月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乐己、乐人、乐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