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天才儿童应该如何培养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郝洛克博士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不要把这样的孩子公之于众,使他(她)成为宣传品,因为这样做有可能败坏他(她)的品格。第二、不要强迫他(她)学习。强迫孩子学习是愚笨的行为。应该教他(她)读一些有趣的读...  相似文献   

2.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3.
了解孩子是否勇敢地追求优越感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这将预示着孩子会成为一个勇于追求、积极进取的人,或是一个贪慕虚荣的人。孩子的偏执、顽固决定着这一人格杠杆的倾斜方向。 让我们来做一个测试,看看您孩子的偏执、顽固是否正在妨碍他(她)人格的健康发展。 1你总是这样抱怨吗:“我的孩子特别难‘打发’,吃饭啦、玩啦,稍有不称意,便哭闹开来,给人制造麻烦!” A.偶尔(1分)B 经常(2分)C.从不(0分) 2你的孩子最害怕什么? A.黑(1分)B某种动物(2分)C放炮(3分)D.什么也不怕(4分) 3他(她)最害…  相似文献   

4.
作家在他41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它出自一个陌生女人之手,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却揭露了那个女人一生最大的秘密:她从13岁起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才华横溢又风流倜傥的作家,已经有18年之久.女人曾为作家生下一个孩子,可是在写这封信的前一天,这个孩子不幸夭折.她悲痛欲绝,身染重病,弥留之际写下这封信,向作家表露她这一生最隐蔽、最深切的爱恋.但讽刺的是,作家却对这个深爱自己的陌生女人没有任何印象.  相似文献   

5.
“一个家庭里有音乐,并不意味着这家的孩子一定能成为音乐家,但一个家庭里没有音乐,那孩子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要培养孩子在音乐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必须要有一个由美妙音乐点缀的愉快活泼的家庭气氛。只有让孩子从小接触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乐趣,才能在音乐方面有发展的可能。1.音乐教育应尽早开始孩子的音乐教育宜早不宜迟。孩子一生下来,成人就会对他说话,尽管孩子一点也不懂。孩子学习音乐也是这个道理。3岁前的孩子,对外界的很多声音都还觉得新奇,此时,孩子的音乐教育应着重放在训练孩子对分类音乐的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伴随他(她)成长一生的是他们的父母,所以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孩子终生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劣关乎孩子成长、发展的方向。优质的家庭教育不在乎父母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古往今来,不乏“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事例,总结之后不难发现他们的共性:这一类孩子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其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常常感到纳闷的现象是:刚刚出生的孩子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没有什么是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接受的。不管宝宝长什么样,我们痴迷的是什么地方长得像爸爸,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宝宝昨天会什么了,今天又会什么了,明天可能会什么了;喂饱他(她)、搂抱他(她):搀扶他(她)、牵引他(她)、示范他(她)、护卫他(她),接纳、宽容并欣喜他(她)的一切,我们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8.
幼儿一岁半左右时,细心的父母都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一天,你拿一张纸让孩子画画,孩子却突然哭闹起来,原因只是那张纸破了一角或是有个几乎看不见的折痕。孩子对这种微不足道的“不完美”表现得情绪激烈,不可理喻。一岁半后,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父母为他(她)剥一个鸡蛋,蛋白上划了个指甲印子,他(她)就坚决不肯要了:新买的玩具碰坏了一角。即使丝毫不影响玩耍,他(她)也会绝望地大哭一场。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外,还应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它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尤其要关注新课改动态,提高认识。家长给与孩子最好的爱,莫过于相信他,让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心,是颗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多么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亲人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她)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当今社会上最累的人不是白领,不是蓝领,而是孩子!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可是,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玩了。邻居家的圆圆刚满3岁,从幼儿园回到家,妈妈教她画画儿,爸爸让她写字,她想玩,根本没门儿。同事老马的孙子今年4岁,星期六奶奶陪着他去学电子琴,星期日爷爷陪着他去学英语,他想玩,根本没时间。孩子玩的时间被占用了,孩子玩的权利被剥夺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小画家、小翻译家……而我却和这些家长的想法相反,我要把孙儿培养成“小玩家”。孙儿3个月时,我在他手里放个小铃铛,让他摇着玩;孙儿1岁时,我在他的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智能开发培养的训练,将孩子独特而敏感的音乐智能发掘出来,以弥补她在其他智能方面表现出来的缺陷,使其特长能力和艺术感觉得到充分的发展。研究表明: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自闭症孩子进行音乐智能开发培养,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由此推出,对部分具有特殊艺术天赋的自闭症孩子进行专才培养,是特校艺术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表现了人性中最真的最无心机的纯净的东西。看着小豆豆的行为,听着小林校长的话,我们的心会安静下来。如果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校环境互相配合,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健康。而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对最好的父母,她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师——小林宗作先生,是他给了她最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15.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更需要音乐。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让他们成为音乐天才或音乐家,而是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快乐伴随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16.
一花一世界,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肯定,都是需要被理解的独立的“人”.爱他(她)吧,即使是你最不喜欢的一个孩子,我们也永远不要说放弃,因为,爱没有理由。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从不懂事到懂事,从幼稚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然他(她)以后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并且要生活得尽可能的适意,那就要学会明白这个世界的道理。一个人一生的性格特征、品德素质,大多数是在幼年的时候形成的,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最为关键,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季燕  陈梦珠 《教育导刊》2011,(10):87-91
0~3岁是个体出生的头三年,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能说会道,小小的孩子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他(她)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生理、心理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早期经验对婴幼儿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而听故事和阅读图书正是他探知外面世界的两扇窗口。  相似文献   

19.
一、"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成就。"儿童的心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自卑占据他们的心灵,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自信的人,将会奋发向上,成为强者。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生没有GPS     
记忆中,有个长辈,在一家普通的研究所里做试验员,喜欢钓鱼、听西洋音乐、画素描,一直藏有做画家的梦想,四十岁时结了婚。新娘的哥哥是他最要好的朋友,突然去世,留下半痴的妹妹。他娶她进门,只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她。于是曾经的潇洒很快因生活的艰难而破灭。老婆精神不稳,没有工作,长期吃药,加上又收养了一个孩子,处处都要花钱。他从此和普通男人再无区别:专注养家,鸡零狗碎。另一个男人,从老婆怀孕的那一天起,就想,一定要培养出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来。他为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