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示类概念的独词只有被植入特定的情境,才能表达完整的语义,成为独词句。文章借助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理论,以《骆驼祥子》里出现的独词句现象为语料,对植入不同情境的汉语独词句现象进行归类分析。研究发现:汉语独词句可归类为:原型独词句"X"及其扩展承继和偏正独词句"X+A"或"A+X"及其扩展承继"A+X+B"两大类。该分类可以对芜杂的汉语独词句现象做出统一的认知阐释,完善汉语独词句的分类研究,为独词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动词具有重叠用法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历来多有著述讨论其重叠形式、重叠条件、语法意义、语用意义等方面.总的来说,动词重叠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纵观各家说法并深入比较,可以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徐黎敬 《现代语文》2007,(10):42-44
引言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4.
临界频率和非临界频率——频率和语法化关系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们对频率—语法化关系的研究多建立在笼统意义的频率基础上,这在理论和实证上都遇到了问题。频率对语法化的影响是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区分语法化项在具备语用推理条件和不具备语用推理条件两种环境下的频率,即临界频率和非临界频率。语法化受到前者的直接推动,但与后者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法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就发展顺序而言,在外语学习初期,学习者借助普遍语用原则和语境,完成语用目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其学习路径是从语用到语法;随着学习者语法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开始要学习各种语法形式所蕴涵的语用功能,其学习路径是从语法到语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63名英语专业与37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语用意识/能力及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差异,探讨了语法、语用意识/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意识、语法能力分别显著低于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低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但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性。英语专业学生的六种学习策略均显著高于非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语法意识和社会策略显著相关,语用能力和认知策略显著相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和社会策略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英语专业高、低水平组在语法、语用意识/能力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他们的语法、语用意识/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水平组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低于低水平组,但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高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情境动机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而社会责任动机显著低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个人发展动机与语用意识显著相关。低水平组的兴趣动机与语用能力显著相关,个人发展动机与语法意识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言起源的问题,可以从语言起源的条件和起源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前者基本上有了定论,因此现在研究汉语起源的问题关键是研究汉语起源的过程.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语言刚刚产生的时候,还不存在组词造句等方面的语法规则,因为那时的句子是独词句,所以汉语起源的问题就是汉语词的起源问题.汉语起源于为事物命名的摹声法和摹态法.  相似文献   

9.
史锡尧先生在自己多年的语言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要想获得对语言的相对完整的认识,必须把语法、语义、语用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语言研究的思想.史先生的"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研究语言"的思想,不同于语法学界"语法(句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研究语法"之主张,具有很高的方法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史先生在其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语法学研究、修辞学研究、词汇学研究中,努力贯彻并实践着自己的这种语言研究的思想,并取得了为学术界所瞩目的成果.<史锡尧自选集>就是史先生的这种理论开拓与实践创获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语用习得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语法轻语用"的现象,因而学生的语法能力与语用能力不成正比,差距显著。本研究从影响大学生英语语用习得的因素入手,在语用能力的构成上提出新的观点,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习得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继80年代以来我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法乃至语言研究的句法(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以后,语言学界又出现了关于词义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即词义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平面。其中,对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研究,早已有了完整而又科学的体系,但对语用意义的研究,还在探索阶段。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词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所产生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临时寓义和特定效果。语用意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临时性。即语用寓义和语用效果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临时产生的,脱离开具体的语境,语用意义也随即消失。二是多变性…  相似文献   

12.
语法化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学者关注虚词及其相关形式的历时形成过程,有些学者侧重于研究词汇化现象.语用固化指由于经常使用或出现,一些词语的意义逐渐固定下来.语法化与语用固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将在本文中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关系的研究一直引人注意.然而直接论述/论证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国内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看法不一.作者在本文中首先界定了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定义:接着对前人的研究做了一个清晰的回顾,并发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了几点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者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者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关系问题是外语教学中困扰教师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相关因素的测试和比较,在探讨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健彤 《文教资料》2005,(22):177-179
汉语的语言很美,有不少语言是通过语法手段造成的,通过语法形式的“剪裁”、“编织”,就可以使语言的美更巧夺天工。独词句的运用;紧缩句的简练明快;一个实词具有多种语法意义;词的重叠都是富于审美表现力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语用和认知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认为:1、语用是语法化的动因,认知是语法化的途径,另外语法化还需要重复机制来固化;2、主观化是促使发生语法化的重要语用因素,不是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英语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在语法、语用意识及能力方面的差异,及其与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低于非专业学生,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高于非专业学生,但差异都没有显著性.专业和非专业学生最强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个人发展动机,而最弱的动机为出国动机.专业学生的兴趣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显著高于非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出国动机与语用意识显著相关;非专业学生的成绩动机与语法意识、语法能力、语用意识显著负相关,但兴趣动机与语法能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法知识的范畴不断扩大,突破了传统语法的知识范畴,扩大到语篇、语义、语用的层面.在语法的教学中,通过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学习者的语义理解和语用能力,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语用能力显著高于其语法能力,语用意识程度也显著高于其语法意识程度,他们普遍认为语用失误比语法错误严重。同时,学习者的语用意识程度与语用能力之间、语法意识程度与语法能力之间都显著相关。应重视对学生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的培养,以期达到语法、语用二者的平衡,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分中心)建立的博客文本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对博客中在独词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作统计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叹词、代词等15个不同词类或不同性质的成分所构成的独词句的对比研究发现,男女性在博客中独词句的使用上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