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式摔跤是竞技双方运动员身体上进行直接对抗的重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掌握技术、提高成绩的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结果,所以摔跤运动的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摔跤的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必须密切结合摔跤的力量训练;对于摔跤的力量训练并不只是的增大力量,而应在训练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同时训练力量的爆发性与速度性;力量训练的方法对于运动员力量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训练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训练成果,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现场测试等方法,对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力龟训练手段和方法的选择、阶段力量训练计划的制订、力量发展水平的检查与评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更为广泛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力量训练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总结。强调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要结合专项特点、供能特征、超负荷和长期系统训练原则进行安排;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心理训练以及强手让步训练方法中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明确指出了各种训练方法的注意点,对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分析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方面。2)高水平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安排上应在方法、手段、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实现专项训练最优化的目的。3)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应根据不同时期力量训练的侧重点,进行合理安排。同时结合专项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和不同时期的训练安排,为摔跤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摔跤运动比赛的日益激烈,以及竞技规则的不断修改,对摔跤运动员的竞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摔跤运动作为传统的竞技运动发展至今,也呈现出了全面性与多元性的特征。通过大量的运动实践,发现对摔跤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将对于提升其运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力量训练的基础要求进行了概述,其次论述了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方式,以期为促使摔跤运动的训练质量得到高效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摔跤运动是一项需要力量较强的项目。而力量是肢体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克服阻力或肌肉缩短牵拉自身肢体发生运动的能力,不同的项目对力量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力量耐力。一个摔跤运动员如想在跤坛界叱咤风云,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因此,力量素质在摔跤运动项目中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本文就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粗略地谈一些训练经验和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孔亮 《拳击与格斗》2020,(4):125-125,129
在所有运动当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对比赛运动员要求相对较高,在训练时,应着重注重对运动员体能的训练。为了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摔跤技能,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应该加入力量训练,才能使运动员的身形姿态变得更加沉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才能使摔跤运动员的比赛技能、力量水平均得到提升。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更加注重训练的系统性,结合运动员自身的条件与优势进行训练,使运动员的技能进一步提升。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优势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摔跤起步较早,成绩一直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如何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是当前我国女子摔跤需要重视的问题,其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女子摔跤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首都体院几年来女子摔跤力量训练的安排,阐述如何科学安排女子摔跤项目的训练,提供女子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古典式摔跤运动是一项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动员凭借自己的力量优势、速度优势与耐力优势获得胜利的项目。在古典式摔跤运动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恢复自己的体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竞技水平的高低。在该项目中,运动员疲劳与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教练员在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状况、竞技水平与疲劳恢复速率等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注重训练后的恢复训练,尽可能地缩短运动员疲劳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本文首先对古典式摔跤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然后再提出力量训练的几点建议,以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专项力量训练是自由式摔跤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文章以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现代摔跤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期为摔跤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郭露露 《精武》2012,(6):8-10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解决国内男子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不稳定因素,日前男子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通过对国内男子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因素的调查分析造成心理不利因素的原因,解决问题以保证在今后比赛中更好的发挥党技水平,全面提高国内男子摔跤运动员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体能,在比赛中夺取优异的成绩,日常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是直接影响运动员体能提高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多年来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监控,探讨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方法,为教练员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减少运动员伤病的发生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对国家古典跤队优秀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肘关节屈伸肌群、躯干屈伸肌群和肩关节外旋、内旋肌群进行了等长肌力测试,获得了优秀古典跤运动员所测关节肌群的力量数据。通过研究所测肌群的相对峰值力矩屈伸比,左右侧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差异和各关节力矩占躯干力矩百分比,初步揭示了古典跤运动员所测肌群的力量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八强比赛中男运动员的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摔法技术的使用数量随体重级别的增长而下降;87.5kg以上级运动员抗摔能力最差,50kg级运动员抗摔能力最强;各级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摔法失误情况,尤其以67.5kg级运动员最为严重;比赛中运动员普遍采用发力点多的靠身类摔法技术,而只有一个发力点的借势掀底类摔法技术运用很少。建议:训练中大级别运动员要加强抗摔能力训练,各级别运动员都要提高摔法训练质量,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失误率。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监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对山东省青少年古典跤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监控指标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负荷监控指标评价体系,为古典跤专项运动训练监控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谈访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古典式摔跤队42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运动员运动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建议,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更好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摔跤比赛对抗日益激烈,无论是在站立状态还是跪撑状态下,攻防转换速度的加快使得连贯技术已经成为自由式摔跤比赛重要的得分方法之一,从自由式摔跤的动作特点出发,对自由式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摔跤教练员和运动员如何更好地进行训练并掌握这一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摔跤是同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双方运动员对抗激烈,变化多端,对运动员的体能、心智能力的要求较高,随着摔跤比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摔跤运动员赛前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在了解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稳定情绪法、合理比赛目标法、树立信心,激发斗志法、模拟训练法、专门化知觉训练、语言激励法、表象训练法、活动调节法、自我暗示法的赛前心理调控方案,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摔跤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摔跤运动员常用的战术主要有:体力分配战术、时间战术、边线战术、心理战术、隐瞒战术。在比赛中要想合理地运用战术,应当了解对手,周密计划;根据对手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对策;取己之长,攻彼之短;灵活机动,发挥身体素质优势。摔跤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运动员要由易到难掌握战术;经常进行教学比赛,进行实战训练;要求运动员用比赛实例分析战术;培养运用战术的应变能力;贯彻协同培养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