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朋友式”的双重交流,融愉悦于教学之中。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正如传统的“接受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等,正是这诸多的不和谐,使学生们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的首要责任。  相似文献   

2.
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朋友式“的双重交流,融愉悦于教学之中.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正如传统的“接受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等,正是这诸多的不和谐,使学生们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的首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喻峰 《考试周刊》2009,(18):115-116
体育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关系的和谐,目标的一致,师生须共同努力、各负其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胡东波 《考试周刊》2014,(96):116-117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而且要体现快乐体育的理念。这对和谐课堂的构建就提出新的要求,也使和谐课堂中出现不和谐。本文对和谐课堂中学生不和谐的表现提出了管理技巧,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和谐社会思想的深入普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然。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和谐施教,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认知水平,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教材、练习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自身因素,而场地、器材、环境以及天气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和练习手段,切实优化体育教学的人文、物质教学环境,推行“适应个体”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已经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不太适应.教师应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不和谐的状况,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教师抱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满意,而学生埋怨教师给予他们的太少,觉得在该教师的讲课中学不到什么东西,纷纷要求改变已选定的项目,对教师的授课有意见.这种课堂的不和谐状况,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制约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副科,理所当然地不容易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小学体育课就更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因此,增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趣味性就是让学生感到愉悦而高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增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前提,它要求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谐”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与学生、教材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教材、教法之间的和谐等等。我主要想从三维目标入手,结合一些课堂上的具体例子,来谈谈如何让课堂上的各个细节都操作到位,让“到位”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0.
民主、和谐的教与学关系是实施体育教育的保证,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向,催生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貌。因此,对体育教与学和谐关系的探析,就有了驻足与思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学生普遍缺乏坚强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其人格健全与否.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特殊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2.
对我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湘南学院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实施前学生的认知态度、兴趣趋向性、项目的选择及师资队伍状况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查剖析,探究我院体育教学改革—选项课教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7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选项课;学生的兴趣趋向依此为健身性、休闲娱乐性、健美性和竞技性;学生在项目选择上排行前三名的依此为羽毛球、篮球和健美操;教师队伍呈年轻化,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特点集中于球类、健美操.但高学历人才匮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学者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全新的观念:其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其二是学校体育应改变竟技体育教学观,树立快乐体育教学观.这两种观念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方向,只有观念进步了,才会真正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那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强健体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法上大胆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的教育环境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班主任必须以心理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这些理念包括德心健康的教育和谐理念、精神成长的教育目标理念、面向全体的教育服务理念和多元智能的教育评价理念;与此同时,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教育优势,与学生开展积极的心理对话,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加强班级心理环境建设,以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影响、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世界潮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大学生体育观,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与未来社会接轨,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因此,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就要充分考虑学科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形成多科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课程设置也应该突破现有的平面结构,拓展成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师思想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要注重体育教育的文化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此外,还应进行专项性或有深度的学习,教师还应该适当提升学生的理论高度,引导学生学会对体育比赛和运动美学更高层次的欣赏,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灌输。  相似文献   

16.
本从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教学评价导向,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五个方面,阐述了在体育教育学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课堂调控不仅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个性差异.体育课堂教学调控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课程改革为中小学体育课堂调控注入了新内涵.结合实例对体育课堂的有效调控,即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三个要素的调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改革体育教育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积权探索,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原有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之路.作为"宁夏师范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对宁夏高校体教专业2000-2005届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以了解本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本专业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Mainstreaming in an urban middle school was examined for three years by a participant observer.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the school's organization and culture would affect mainstreaming. Findings confirmed this hypothesis. Homogeneity of academic classes and the requirement that students fit into academic groups limited access for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to classes where they could function academically as the students did in general education. Criteria for selecting students were not delineated;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communicated informally and irregularly about their students' functioning in mainstream classes; and students received little help with their academic mainstream responsibilities. Students from special education were added to regular classes that were already very large and teacher permission was necessary to include a mainstream student in a general education class. Some school factors facilitated mainstreaming. The principal advocated it and supported its implementati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itiated mainstreaming through their social networks in the school. Heterogeneous groups in minor subjects offered classes with a wider range of ability within which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could function, and low track homogeneous classes provided environments that were more like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