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体制优势,主要体现为促进和保障高校发展的政治优势,增强高校发展动力的动能优势,提高高校内部治理效能的执行力优势,推进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和尊重学术自由、鼓励科研创新的保障优势。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有效契合的运行制度,使之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优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践以及制定大学章程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相应的理论研究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其关键是要实现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权责统一,以使该体制更能够体现依法治校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我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有着巨大优势,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几年来,一些省(区)和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湖南等4省(区)的实施办法和四川大学等3所高校的实施细则较为典型,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曹剑 《教育探索》2013,(7):31-32
高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包括完善高校制度章程建设、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教授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的领导机制几经沿革,最终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建立高效的领导和运行机制,必须明晰党委和行政职权,区分党委和行政责任,明确党委工作重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内涵,正确处理“党要管党”与“党管学校”、党委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学校民主建设,切实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合理配置高校内部权力,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高校党委与校长的责权划分并有效协调是制定大学章程的核心内容。高校党委与校长责权的划分要以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为基本依据。高校党委是高等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高校校长作为高校法人,拥有重要执行权,党委和校长在拥有对应权力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彼此互相协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有效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会推进我国高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立高校的治理已经步入章程时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常态的领导体制,领导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统归于党委行使,校长的行政权演变为执行权。新样态的领导体制,引入董事会、监事会或坐实党政联席会,适度剥离党委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使行政权得以强化,从而让各治理机构保有最擅长的权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样态会成为新常态并规范于章程之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仅符合中国实际,而且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实现高校的根本任务。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要进一步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提高党委的决策运筹能力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高校的领导中枢,担负着繁重  相似文献   

9.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意识是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对高校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高校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准确把握这一管理体制的科学内涵,完整实施这一管理体制的操作规范,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全方位开放、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目标和超常规发展的今天,高校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必然选择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  相似文献   

1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一种领导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几经变化。建国初期.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1956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实行革命委员会和党的一元化领导制。1978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0年,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分工”二字去掉,统称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当时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曾提出进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少数学校开始试行。上述几种体制是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授治教"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重要构成因素。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核心和要旨,在执行中必须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定位,科学划分党委的领导职责和校长的行政职权;正确处理党委书记和大学校长的关系,规范党委的定期换届工作;切实加强党委和行政制度匹配建设;并加强高校学术权力建设,避免行政权力对其进行干涉,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内涵和合理性,指出这一体制目前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党委和校长的职责、二者间关系、实施程序和细则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以及部分党委和校长管理经验的缺乏。借鉴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相关规定,对改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有效性提出如下思路。首先,清晰、具体地界定党委和校长的责任范围;其次,明确党委和校长之间的关系;第三,严格规范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流程和规则;最后,改进党委书记和校长选拔方式,建立监督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国办高等学校法定的领导体制。这一领导体制,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的办学性质、高校领导体制演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党对高校的统一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本文从高校领导体制的特殊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过去领导体制的区别、现行领导体制中的几个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当前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次高校党建会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论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这一战略举措和重大课题,历次高校党建会都特别关注,并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予以专门论述。在当前,重温历次高校党建会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原则,更好地坚持这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自建国后经历了七次变更,从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到1989年以后主要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最终在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出明确规定,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党委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学校各项任务完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20.
用战略眼光审视高校领导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人事司和《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主办“笔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栏目,很及时,也非常必要。从已经刊出的探讨文章看,大家对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讨论是开放、深入和全面的。有的书记和校长也在如何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层面,提出了富有见地的策略和措施,有特色也很有价值。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我国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的。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理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有利于进一步保证作为法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