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减负提质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而提出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含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减负的目  相似文献   

2.
杨慧珍 《云南教育》2009,(16):48-48
“减负提质”,“减负”是手段,提质是目的。提质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而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承担着学生学习的引导重任。那么教师如何“减负提质”,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使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负提质"的途径,强化监控是"减负提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是指哪些课业?"减负"为什么如此艰难?我们以"考业"替代课业,遮蔽了许多课业没有负担也无须减负的事实。事实上课业负担不是过重而是失衡,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业质量评价失衡,实施平衡的学业质量评价,有望能走出课业负担过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张怀君 《天津教育》2014,(15):15-15
正确处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育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走出减负困局、实现增效提质的关键。只有真正减掉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倒逼教学增效,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腾出时间、空间,才能使学校教育真正走上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7.
逄秀华 《吉林教育》2000,(12):40-40
新千年伊始,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省、市教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规定。桦甸市教委在贯彻落实“减负”有关精神中,为了达到减负不减责,减负不降低质量的目标,把2000年确定为教育质量提高年。提出了“一手抓减负、一手抓质量”的工作方针。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全市各中小学都积极探索“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市正在实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减负"是施教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结果。为此,盘锦市教育局提出"减负"、"提质"、"增效",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这种要求切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上的认真探讨。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我们十多年来常说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久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温家宝总理在08、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各省市也纷纷采取措施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减负号召,竭力扭转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然而收效甚微,课业负担过重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认为,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之所以无法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减负过程中遭遇的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0.
正生源的巨大落差、教师的发展困局、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大多数学校在实现跨越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宜昌市十一中也不例外。正所谓"危者思改、危则思变"。2009年宜昌市教育局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改革,校长湛保华坚定地带领学校走上了追寻高效课堂改革之路,通过几年的艰苦摸索,初步实现了师生共成长、减负提质实现科学育人的新跨越。一、更新观念是减负提质的前提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改革的重要前提,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均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1.
袁耘毅 《云南教育》2010,(17):42-42
改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在中小学校开展“减负”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减负”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减负”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说到“减负提质”,关爱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国上下一片欢呼;今天,谈及课程改革,提高课堂的真正实效,我们擂鼓呐喊。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令人感动。可事实究竟怎么样呢?家长清楚,学生明白。我们教商者也心中有数。显然,“减负提质”仍停留在口号,教育理念仍需转变,考试内容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13.
学生进入高三后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常带给学生是艰辛、苦涩的感觉,我们感到于心不忍.备课组的教师们常谈起这个问题,如何走出课业负担过重的困境,从根本上给予学生减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释放,还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然而,问题的焦点聚到“怎样才能减负不减质”.笔者认为,一定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有效的“二次备课”.为此,本文针对“二次备课”问题摆一些观点、展示一此片段.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也一直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桎梏 ,严重影响了其健康发展。而且 ,在这种氛围下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创新是不易做到的。因此 ,减负工作势在必行。然而 ,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时间 ,也不是简单地砍掉一些课程、删减课程内容 ,更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减负不只是形式上的减少 ,更应当看成是一场反映质的变化的改革。改革是减负的关键 ,减负是改革的结果 ,没有改革的减负是难以持久和值得怀疑的。为此 ,必须做…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在1994年和1998年两次发布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可若只是纯粹从作业、考试、上课时间等“量”上去“减负”,则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在生物学教学中“减负”与“提质”并举的一些做法,与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6.
<正>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近60年来,我国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却越来越重,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的"中国式减负"为何总是越减越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家的减负政策实施长期面临困境?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其审视。一、简单化的做法遮蔽了减负问题的复杂性1.关于减负的基本问题。我们如何认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事实?一方面,减负是针对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7.
山子 《中学教育》2011,(5):27-33
当前,"减负"已成为中小学的重要工作,但"过重课业负担"概念不清的问题,制约着"减负"政策的贯彻和学校"减负"工作的开展。本文对"过重课业负担"概念进行主客观切割,离析其"构成要件"并分析了两种倾向,以期求解"减负"问题并对其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我校为了贯彻市、区教育部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接下来,笔者就我校采取的减负措施做几点介绍和说明。一、思想引领,明确"减负提质"的核心理念"减负提质"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  相似文献   

19.
只有思想的改变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再通过行为的改变带来效果的改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树立起"减负提质"的新理念。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才能更好地利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重组,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促进有效复习,使"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来,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再次备受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加明确提出“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存在人才选拔制度的框限、考试评价制度导向的偏差、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的失范及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缺位等制度困境.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出路:建立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完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严格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家庭联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