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王艳芳 《师道》2004,(8):27-27
孩子们上节课是撕纸课,也可能是意犹未尽吧!等着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孩子还拿着一些纸在手上撕,结果满地都是纸屑。我看见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声地告诉他把纸屑捡起来。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在说课之前先请大家看屏幕,屏幕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二年级小学生的撕纸作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件出示)学生们不仅小手灵巧,想象力还特别丰富,他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有关老树大厦的故事。今天,我就来说说这节根据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材而进行拓展的课例,内  相似文献   

3.
去年,听过一节课《我是一条小河》。这是一节在“全国语文教学艺术课堂观摩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课,也是颇有争议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上,教师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角的度量》这节课,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断整理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几乎每节课结束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如意,要么觉得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要么认为那节课难点没有突破。不过,本学期有"一节"课却经常使我沾沾自喜,回味无穷。我"最满意"的这"节"课既不是以感悟为主的阅读课,也不是以训练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更不是作文指导课——因为它不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教学,而是课上课下延续了一个月。说得恰当一点,它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前的准备课。  相似文献   

6.
好美的数学     
林雯 《教育文汇》2007,(2):41-41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准备教学“十进制计数法”一课。刚开始研究时,觉得它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后来仔细分析,却发现这节课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有数的起源.有文明古国数字的奇异形态,有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于是我就以传递数学文化作为这节课的切人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于是课堂上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数字诗;有了我们的祖先结绳孩0痕、摆石子记数的情景;有了阿拉伯数字演变、发展的漫漫历程。在这节课上,学生的眼神里都透出惊喜。满脸都荡漾着激情。课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数学真是太神奇了!”“我突然发现,数学是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一声声"老师,我不会撕……""老师,我撕破了……"我就知道,孩子们在撕纸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中班学期初,孩子们初次接触撕纸活动,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动手能力、主动力都被调动了起来,但效果并不乐观,起初几次撕纸活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感到很困惑,看着孩子们对撕纸活动欲罢不能的样子,我认为对撕纸活动的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认清几个误区1.撕纸活动不是单纯的玩纸,拿纸撕着玩,而是要用手撕出物体的简单形状和轮廓,是一种手的精细活动  相似文献   

8.
芬兰友好学校师生来到深圳中学进行友好交流.学校照例会安排芬兰学生走进我们的艺术课堂学习中国的艺术。于是乎今天在高一剪纸课上就出现了几位芬兰学生的身影.上课时我用蹩脚的英语表示了欢迎,就开始正常上课。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生学习中国民间剪纸中各类花卉的剪法.让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会剪三瓣、四瓣、五瓣、六瓣花,这是在学生刚接...  相似文献   

9.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是一堂普通的撕纸课。我鼓励孩子撕纸,撕各种奇形怪状的、随心所欲的形状,让他们感知纸的美妙,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过程。但面对自己手中那张完整的纸,有的孩子却怯懦着、畏缩着、迟疑着,久久不肯动手,最终放弃。归为一句:我不会,我不敢。六岁的孩子,谁束缚了你的手脚、束缚了你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字设计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项教学内容,传统教学的重点是讲解字的变形、夸张等手法,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字的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艺术字的内涵。近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它们的丰富内涵,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自主发现师:艺术字与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黑体字不同,它的特点就是足够艺术,那么它们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口算与推理”一课(这是一节关于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课),我不仅钦佩他的钻研和探索精神,而且为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这节课对于解决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困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图形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我在上这节课时,用了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面我就把这节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听一堂好课,如饮美酒,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听了王珺老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真使我醉在其中,美在其中,醉在于课堂的生动精彩,美在于课堂的艺术感染力。王珺老师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和对新课标"用教材教"的深刻理解。从这节课堂中我能感到王珺老师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就王珺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正>人美版第五册美术教材《身边的设计艺术》一课,是一节实用美术设计欣赏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了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和设计有关,我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先是上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制作成了精美的课件  相似文献   

15.
金燕 《现代教学》2013,(1):102-103
艺术课《飞扬的青春——乐团标志设计》是本学期艺术研讨会上的一节艺术(美术)展示课。这节课除了引领学生感受标志所体现的一个群体的价值、文化与精神外,还引发了教师对“艺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从艺术课中学到了什么”的思考。我认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宽容与无限遐想,培养学生艺术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绝妙的风车     
说来也真巧,那天下午我拿到《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看了付昶服老师上的《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课堂实录后,心里暗暗道了声惭愧。因为我上午正好在一个班上完了这节课,课堂效果当然远远不如付老师。再仔细地研读这节课的实录,对付老师处理这节课的方法,我打心眼里佩服,我想这也许是曾上过这节课的老师所共有的感受。因为要把这节课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所授课文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余秋雨写的文化散文《道士塔》。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的,执教的青年教师制作的画面丰富、色彩绚烂、内容丰富的课件引得下面听课的老师们啧啧称赞。毋庸置疑,这节课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执教的老师一定在课下做了大量的搜集资料的工作。课上放映的有关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天,我去听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的推门课。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整堂课下来,教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习题正确率也在98%以上,但是我总感觉这节课没有达到这位教师应有的水准。评课时,我让这位教师把本节课的教案拿给我看。她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这节课是教研员在分析教材时要求增加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她只是  相似文献   

19.
单元的总括     
有一次北京市一所示范高中举办教学开放日,邀请学生家长、同行等到该校听课,我也去了,听了一节高一的历史课。课前,我问任课教师这节课讲什么,他说是单元的复习。我当时的直接反应是:从高一就开始复习啦,有必要吗?等到听完了这节课,我原先的疑虑完全消除了,并且认为这种单元的复习课非常有必要。那么,这节课是怎么上的呢?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有幸听了北京名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这节课.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