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炳章 《生活教育》2012,(16):14-17
“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这句话是陶行知献身教育、改造教育的力量源泉,也是陶行知生本思想最形象、本质的反映。本文从培养目标上的“人中人”论、师生关系上的“师生共生活”论、教学关系上的“为学而教”论、学生观上的“生可为师”论等四个方面,对陶行知的生本思想作概要性地探析。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生本思想在学生观上的"生可为师"论 要以生为本,"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就必须确立"生可为师"的学生观。1929年,在讲到乡村师范教师的职责时,陶行知先生说:"必须向儿童需要折腰。儿童是诸位的总指导,我们只是儿童的助手。"1931年,在讲到师范生与所教的小朋友的关系时,陶先生说:"师范生应当拜小朋友做师傅……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教育?智者对此的理解越来越趋同。“真正的教育在于尊重儿童、倡导合作与个性发展”;“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这些哲人的自白,犹如黑暗中的一丝光照亮我们求索的心。是的,学校为谁而存在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才会拥有真正的教育。架设一座连接儿童终身发展的长桥,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均等的机会,带领儿童在实践中打造创造生活的钥匙,把学习变成儿童迷恋的游戏  相似文献   

4.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信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信仰。唯有如此,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永顺一中深入开展“五心”教育,即“忠心献给国家、热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亲友、诚心献给朋友”,很好。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一种很好形式。是培养“四有”新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听说该校开展“五心”教育后出现了新的风尚。我认为:一、省教委要总结该学校开展活动的情况,要该校把这项活动持久开展起来,重实效,使该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德育教育方面为中小学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阿莫那什维利等人道主义教育家的思想可以形象地称为“心的哲学”。“用心生活是孩子们的特点”。因此,“真正的教育者应当把心献给孩子”,“不仅仅用智慧与人相处,而要用心来相处”。“如果脱离‘心的哲学’,教育的人道化就不可能实现,而脱离了教育,‘心的哲学’也会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大明 《广西教育》2012,(48):31-3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道出了培养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需要等待,它是一种慢的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把“慢”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是“要相信孩子”。但是,只有热爱孩子才能相信孩子,热爱孩子是相信孩子的基础,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而,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他用爱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并非向所有的人都能敞开的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这颗心对于什么是“爱护”,什么是“挑剔”,什么是真心实意的“帮助”,什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贵刊今年第十期刊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文,全面地介绍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多年来潜心教育事业,践行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让校园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的办学思想,读来亲切感人。特别是这个标题,使我激动许久!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了许多西方教育思想和经验,尤其重视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等思想,而对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0.
田爱琴 《陕西教育》2008,(11):29-29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心全部奉献给他们。”热爱和理解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我们只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自然也就把老师当作亲人,同时还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你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市推行德育“五心”模式针对目前青少年道德“滑坡”的倾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探索出一条德育的新路──“五心”教育模式。“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它根据德育渐进...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来,本刊曾陆续刊载过佳木斯市一中对“五心”教育(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的认识与实践,已经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当前,“五心”教育在一些地方呈现出什么新特点,采取哪些新举措,它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现发表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要爱     
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并把师爱看作是教师的基本美德。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诲人不倦”。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把热爱学生视为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一种职业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更是德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力量。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孩子的记忆力都很好,让他背会“水是液体”这几个字并不难,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亲身感知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内涵,并学会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我把木块、石块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儿童明白什么是“固体”,什么是“液体”。 先让学生观察,再让他们把石块和木块从盘子里倒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这个活动的开展,塑造和美化了青少年的心灵和培养了孩子们的健康人格,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为了使“五心”教育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学生延伸到家长,市妇联作了《关于在全市城乡开展“五心”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五心”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沈振基王文元从祖国北部边陲佳木斯传出的对青少年的“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概括、凝炼地总结了多年来学校德育教育的经验,更是教育“面...  相似文献   

17.
把“五心”教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德育轨道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刘文华,张明喜1993年春,我校开展的“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经过两年时间已推广到全国,并走出国门,美国...  相似文献   

18.
李伏伽在他的《师道》中,竟然把自愧不如“抱鸡婆”的教师章志仁,捧出来作为我们学生的表率;而且极力地宣扬他“少有和学生讲大道理”,只是用“温柔的抚摸”、“亲切的熨贴”,就把学生教育得很好。这简直是荒谬已极。  相似文献   

19.
王德 《教育》2013,(6):57-58
“真正的教育是受教者在把教育者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忘却的时候所留下的东西。”1998年,沈赞峰走进教师队伍时,这是当时的指导老师吴金根对他叮嘱的第一句话。15年来,沈赞峰牢记这句话的含义,在东山中心小学不断探寻他心目中理想的“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姚丽 《教学与管理》2008,(12):15-15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教育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的四年中,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应该保持一颗童心,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