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外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夯实学生学习基础,还能促进学生进行延展性学习,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奠定基础。本文根据分层设计模式,从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出发,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分层布置课外作业,注重作业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分层布置作业的可行性,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使课外作业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当前英语教学中课外作业的设计形式单调枯燥,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并脱离学生生活,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实践性作业和分层作业等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外作业的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文讲评 ,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作文讲评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不断地探索 ,总结出一种“作文分层讲评”的教学模式。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模式的。一、实施分层1 在进行作文讲评时 ,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 ,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如 :我班有40人。由三个一般学生和一个良好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三个良好学生和一个优秀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三个优秀学生和课代表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大致按一般、良、优三个层次 ,以课代表为中心 ,分成上下联系的几个小组。由于每个小组的作文水…  相似文献   

4.
所谓“分层励进”教学 ,即指教师在实施教学前 ,告诉同学全班分为A、B、C三个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语文科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定位。每个学生的层次定位不在班级公布 ,只需教师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不要求人数上的绝对平均 ,根据班上同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以橄榄形结构为佳。教师对学生的层次定位只做指导 ,不做强行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 ,每个学习合作小组中都有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 ,并规定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为主。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作业与考试的反思,我校决定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立足点,以“学科作业和测试”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设计与评价”为突破点,开展《小学生自主作业活动》的实验研究,为学生自主设计与评价学科作业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和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环境条件,把学习和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学生自主作业和测试活动的含义1.学科作业自主设计与评价①作业内容与设计。作业范围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分为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和综合作业三种。作业内容设计分为知识巩固、技能训练、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传统的课外作业与创新的课堂教学之间的不协调也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课外作业往往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作业成为一种强迫性的任务,作业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多。而创新学习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是以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因而,对课外作业的改革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对数学“创新学习”的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大胆尝试。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一、分层布置作…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以努力。 一、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 现在的学生非常注重集体荣誉感,很在乎自己在班级、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把班级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7~8人,每周留一个小组作业,作业的内容可以是文字题,如“谈谈你对孔子的‘仁’的理解”;也可以是课外活动,如问卷调查;还可以是下节课相关内容的小品、辩论等。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2009学年度课程计划。上海市教委发布文件规定,本市鼓励教师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分层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初中各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5  相似文献   

9.
分层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状况具有的差异性而提出的。教师应当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层级,并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学生归为一类,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层管理。分层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多门学科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在教学课堂管理上实行分层管理外,对于课外作业也可以实行分层管理。基于此,文章就语文教师在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布置作业所采取的分层训练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课外作业处理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而又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会使得学生完成作业的自我要求降低。怎样巧妙处理呢?我觉得可分三步走。一、抽检:每天早晨从所有学生中抽样检查15本作业。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各抽5本,仔细批阅,给优秀作业者打“☆”,并让其上黑板留下姓名。此举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课外作业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在小学数学发展性作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化教育的研究现状,对现行的数学课外作业进行分析,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课外作业,从开放性、生活化、分层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让学生在充满"生命化"的课外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一、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课外作业不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极性的活动,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一个方面。开放性的作业需要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专题作业”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 ,根据“大纲”精神和教材的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系列化作业。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专题作业具有传统课外作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是传统课外作业改革的方向。一、讲究趣味性“乐”中求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 ,促进思维的活跃 ,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 ,“专题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 ,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 ,就跃跃欲试。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 ,就布置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连坐性作业奖惩制度该休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完不成家庭作业的学生,七年级某政治课教师想出了连坐性作业奖惩制度的“高招”:他把全班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竞赛的内容之一就是家庭作业:连坐性作业奖惩制度规定,如果某学习小组有一名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那么小组全体成员就要把下一次的家庭作业抄写两遍,如果有两名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那么小组全体成员就得抄写三遍,  相似文献   

14.
须宏娟 《现代教学》2008,(1):126-127
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为三种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做。分层作业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在分层作业中,还要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作业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通常的课外作业大搞“题海战术”,内容单调、形式呆板,这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无形中还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者布置的这些课外作业是信息技术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大课程观下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自然延伸,将课外作业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成为每节课最后的“豹尾”.  相似文献   

16.
“轮流日记”就是一个日记本每天由不同的孩子轮流来写。这样,孩子们不用每天记,但是每天都能读到自己小组同学写的日记。我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五名同学,每组每天由一位同学写,第二天传给第二位同学,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规定,初中学生每天做课外作业的时间要求在一个小时以内.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初中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所用的时间远远超过一个小时,有时单独完成一个科目所用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数.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面向全体 ,分层要求语文课外作业要有层次性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改变作业的命令性、强制性 ,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有收获。如教学《五彩池》后 ,我分三个层次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试用“成语”造句 ;(2 )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 ;(3)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请你当导游写一段导游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 ,选择其中的一种来完成。二、课外作业的布置要变换花样家庭作业的布置 ,不一定非要留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 ,也可以布置学生看看课外书报和《成语词典》,把自己理解的新成语讲给…  相似文献   

19.
精论集锦     
巩固性弹性作业。这类作业设计是以巩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目的,每周两次,教师只批不改,批后让学生自改。这是教师的“引”。然后由小组合作设计作业,要求比较灵活,学生可写本小组的作业,也可写他小组的作业,小组长负责批,并反馈给学生加以修改,这是“扶”。最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设计作业,同学互批后教师批阅,再反馈给学生修改,这可谓“放”。在小组和学生自设的作  相似文献   

20.
摩克、科尔以及另外一个同学詹妮弗组成了一个三人科学小组,准备在天气变冷前,到白石山淡水湖去给最后几批离开的候鸟拍些照片,并记录下它们的生活数据,作为三个人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