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师大版《几何》第三册中有一例题,若将其稍作改动,则能发现其有丰富多采的证法。例 已知,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  相似文献   

2.
初中几何第二册《圆》一章的“7.5圆周角”一节的例题1是(见课本85页) 题1 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AB·AC=AE·AD.(1) 这道题是在学生学过相似形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乘积等于第三边上的高与其外接圆直径的乘积. 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D是边BC上的高,AE是(?)O的直径. 求证:AB·AC=AD·AE. 证明如图1,连结BE,则有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是几何中的一种基本图形.解一些几何问题时,若能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就能使问题化难为易.那么,解题时应该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呢?一、已知中线若遇到中线,一般可将其延长一倍来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如图1,在△ABC中,AD是中线,BE与AD交于点F,且AE=EF.试说明线段A  相似文献   

5.
解答有关三角形的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本文介绍三角形中5种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一、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如图1,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提示:延长AD至A',使A'D=AD,连结BA'.根据“SAS”易证△A'BD≌△AC D,得AC=A'B.这样将A  相似文献   

6.
课本例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不能简单地一解了之.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的一道例题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已知:如图1,△ABC的3个顶点都在⊙O上,AD是△ABC的高,AE是⊙O的直径,△ABE与△ACD相似吗?为什么?分析:要确定△ABE与△ACD是否相似,我们应根据问题的条件,仔细地观察所给的图形.不难发现:由于AE是⊙O的直径,所以它所对的圆周角∠ABE是一个直角,因此,∠ABE与△ACD中的∠ADC相等.∠AEB与∠ACD都是弧AB所对的圆周角,这两个角也相等.根据“有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  相似文献   

7.
一、构造基本图形,添加辅助线 例 1.如图 1,过△ ABC的顶点 C任作一直线与边 AB及中线 AD交于 F、 E两点,求证 . 证明 1:过 D点作 DG∥ AB交 CF于 G点, 证明 2:如图 2,过 D点作 DG∥ CF交 AB于 G点,下略 . 这里通过构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原型图形,添加了辅助线,使问题得到证明 . 二、构造经验图形,添加辅助线 例 2.如图 3,已知:⊙ O1与⊙ O2外切于点 P,两圆的外公切线 AB切⊙ O1于 A,切⊙ O2于 B, AC是⊙ O1的直径, CD切⊙ O2于 D,求证: AC=CD。 (连云港市中考题 ) 证明:利用例题 (* ),…  相似文献   

8.
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它的性质和判定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些几何图形中不存在等腰三角形,可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巧妙构造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问题获解.一、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我们可以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1,AD是△ABC的角平分线.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结论在许多几何解题中广泛地运用.求解时通常构造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出来,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利用图形的特征,结合相关的知识求解.下面举几例说明.例1已知:如图1,BE是△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CD是△ABC的高.(1)求证:AC·BC=BE·CD;(2  相似文献   

10.
在几何证题中,利用图形的不同特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证题方法,现举例如下.例1如图1,已知AD是△ABC的中线,点F是AC上一点,连结BF交AD于点E,且FA=FE,求证:AC=BE.  相似文献   

11.
平面几何教材第二册5.5节例1为: “如图(A)AD是△ABC的高,AE是该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DC∽△ABE.”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相似形之后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如图 1,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 ,连结BE、CD交于O点 .图中D、O、E点分四条线段得到四个线段比 :AD∶DB、AE∶EC、BO∶OE、CO∶OD .己知其中任意两个比 ,求另外两个比 .这是一个常见的基本图形中的常见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 .但对于不同的已知条件 ,辅助线的作法也不相同 ,通常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找到适合具体已知条件的辅助线 .如果找到不同条件下辅助线的规律 ,则可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 .下面举例说明一种适合所有不同已知条件的辅助线 ,我们把它称为…  相似文献   

13.
翻开数学辅导书或模拟试卷,会发现许多练习题、测试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几何》第三册第36页例2的知识,有的就是它的变形.因此,加深对该例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提高证题能力.一、分析该例题的证题思路例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简析:求证比例式,首先应考虑构造两个相似三角形,因为以AC、AD、DC为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又考虑到AE为直径,故而想到连结BE(或CE),证△ABE∽△ADC(或证△ACE∽△ADB)即可.证明略.二、拓展及练习1.如图2,△ABC内接于⊙O,AB=AC…  相似文献   

14.
勾股定理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要定理,它主要是用于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而其逆定理则是用于判定一个三角形中的某一个角是直角.由此看来,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在应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却有不少的几何问题必须非要应用两者“联手”来解决不可,现略举几例说明.一、先用勾股定理再用其逆定理解题1.求证三角形中的某一个角是直角例1如图1,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中线,AB=AD=1,AC=5,求证∠BAD是直角.证明:作AE垂直BC于E.因为AB=AD=1,所以BE=ED.设ED=x,则BD=DC=2x,EC=3x,在Rt△AED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D2-ED2=1-x2,同理在Rt△…  相似文献   

15.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几何问题在各类考试(竞赛和中考)中屡见不鲜,解决这类问题时,若能通过巧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常可使问题化难为易.例1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D,AC=AB BD,∠C=30°,则∠ABC的度数是(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A.45°B.60°C.75°D.90°解:延长AB到E,使AE=AC,连接DE,∵∠1=∠2,AD=AD,∴△AED≌△ACD(SAS).∴∠E=∠C=30°.又AE=AB BE,AC=AB BD,∴BE=BD.从而∠3=∠E.∴∠ABC=2∠E=60°.故选:B.反思:若在AC上截取AF=AB,同学们考虑怎样证明?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D为∠A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初中课本《几何》第一册P85例1进行剖析,作出推广,然后介绍它们的应用。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原命题 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证明:如右图,连结BE。∠ADC=∠ABE=Rt∠,∠C=∠E。∴△ADC∽△ABE∴AC/AE=AD/AB,故AB·AC=AE·AD。通过证明,不难看出,问题关键在于使△ADC∽△ABE。∠C和∠E是AB上圆周  相似文献   

17.
一、通过“三点定位”找相似  如果所证比例线段中的两个前项与两个后项分别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或者每个比的前后项分别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那么只需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前者称为“横向定位法”,后者称为“纵向定位法”,这种寻找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是最基本 ,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 1 .如右图 ,AD是△ ABC的高 ,AE是△ 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 :AB· AC=AE· AD。分析 :欲证 AB·AC=AE·AD,需证 ABAE=ADAC。由“横向定位”法可知需证△ ABD∽△AEC,作辅助线连结 EC,即可证明 ;由“纵向定位法”可知需证△ ABE…  相似文献   

18.
由几何第二册P85例1知道,当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直径时(如图1),它除了有结论AB·AC=AE·AD外,还可以得到 ∠BAE=∠CAD 或∠BAD=∠CAE, 易证这个结论对任何三角形都成立。于是得:图1 推论 过圆内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高和直径,分别与过这个顶点的三角形两边所成的角相等.  相似文献   

19.
566.△ABC中,已知∠A=120°,AD、B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AB+AE=AD+BD.证:如图1,延长BA到F,使AF=AE;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而有些竞赛题的图形中 ,没有已知的三角形全等 ,而是要利用已知和图形所提供的信息 ,构造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与原有的三角形全等 ,从而使原来不明显的线段 (或角 )关系凸现出来 .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例 1  ( 1999年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题 )如图 1,已知在△ ABC中 ,AD是 BC边上的中线 ,E是 AD上的一点 ,且 BE =AC,延长 BE交 AC于 F.求证 :AF =EF.简析 :已知条件 BE =A C是分散的 ,在原图中难以利用 ,因此考虑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因为 AD是 BC边上的中线 ,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