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从人的角度来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格尊严辩证否定的发展史。尊重,就是尊重人的自然生命,尊重人的社会生命,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是幸福的。尊重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2.
尊重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一种荣幸。  相似文献   

3.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史多的尊重。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一个好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尊重需要”的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5.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6.
"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带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的个性;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7.
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尊重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心理资源。自我尊重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综合信息加工系统,由潜在自我尊重、社会自我尊重与元自我尊重3个层次组成。其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次的功能基础之上,同时在运作中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自我尊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适时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教育”。  相似文献   

8.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丁蕊 《中学生阅读》2007,(10):48-48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相应的权力与责任,但每种权力和责任的基础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尊重人的个体和社会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尊重是把人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培养人的尊重意识,使每个人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尊重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尊重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必需具备的一种人格品质。它既能体现传统美德,又能体现时代精神;既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而又是现在普遍缺乏的一种道德。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对幼儿的尊重应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尊重,包括尊重幼儿的生命价值、安全、自我发展的主体性等基础权利,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尊重境界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在充分认识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平视。  相似文献   

13.
尊重与教育     
尊重,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尊重具有双重性,一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一是要求老师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尊重的优劣程度,直接反映在教育的结果上。  相似文献   

14.
尊重     
尊重是一种礼仪.尊重是一种智慧。尊重是一种力量……尊重一条规则可能会让你受益终生.尊重一种习惯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一种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人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教育的人道精神主要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尊重关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无论怎样提倡教育的人道精神也都无济于事。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爱护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幸福、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人道精神的人是每一位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教师自由的两种观点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学生(儿童)往往处于弱势。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这是亳无疑问的。然而,“人类既这样奇怪地尊重自由,又那样奇怪地缺乏对自由的尊理”,因为既然强调必须尊重学生的自由,那么教师自由也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张永军 《教师》2010,(28):115-115
一、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提醒我们,新型的师生关系亟待确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与受尊重一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需要,也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杨兵 《甘肃教育》2007,(10X):13-13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心灵火花     
徐弘毅 《小读者》2011,(6):12-12
忽视别人是一种错误,轻视自己也是一种失误。 人需要尊重和被尊重。事需要看重和被看重。情需要珍重和被珍重。缘需要注重和被注重。 天地很宽,不要自己容不下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