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的商品化是市场调节资源的条件,劳动力只有成为商品.才能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既不是劳动.也不是劳务.只能是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实现形式.不应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的对立来否认劳动力商品。劳动者是主人.但劳动者作为主人具有不完全性、不同等性、整体不可分性和间接性等特点.这就使劳动者能与企业同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成为劳动力商品的让渡者。  相似文献   

2.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同时体育教学方法也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才能运用。因此,只有选择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 ,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 ,是按名义劳动力使用权分配 +按实际劳动使用权分配 +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的“三位一体”式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设想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对"按劳分配"的理解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很好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只有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祖国四化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分配。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但都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市场经济法则。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前提。只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宏观调节,才能实现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分配。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但都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市场经济法则。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前提。只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宏观调节,才能实现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探讨了按劳分配理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中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只有反对平均主义,才能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我国目前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也在变化。与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转向市场相适应,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从产品型向市场型转变,尽管不同于按劳分配的经典观点,但没有脱离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且有利于发挥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势。与此同时,所有制关系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逐渐缩小,并且在理论逻辑上难以与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原则相兼容。共享型按劳分配拓展了按劳分配的理论内涵,能够有效发挥公有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作用,与市场经济高度融合,是按劳分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在现实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坚定地实行社会平等原则,不断提高公平程度,才能有效地促进效率的提高,为了实现公平分配,提高效率,本分析了在商品或劳动产品所实现的价值中,包含着自然资源价值,社会资源价值和劳动的劳动价值这三种价值内容,从而认为应当把其中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社会资源价值分配给社会掌握用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改造和开发,把其中的劳动价值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个人,由于按劳分配原则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实行简便易行并符合公平分配原则要求的按资分配和人道主义救助相结合的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一般与特殊的原理,按中区分为按劳分配一般与按劳分配特殊,按劳分配特殊可区分为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与市场经济型扫劳分配模式,在此基础上,概括分析按劳分配“劳”和按劳分配的定义,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认为两实现和运行的条件相同,体现的关系相同,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相同,实现和运行的结果相同,因此,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致,相互统  相似文献   

13.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分配 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________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 3、按劳分配体现的分配关系是____________性质的。 4、坚持按劳分配,就必须反对和克服劳动报酬上的________。 5、_____是国营企业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6、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有_____工资和_____工资两种基本形式。 7、________是社会主义观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 (答案:1、按劳分配 2、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 3、社会主义 4、平均主义6、货币工资 6、计时 计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由于对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实现的条件及其本义重视不够,使其在实践中逐渐地退化成了平均主义,以致其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示出来.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已经过时了,甚至用其名而异其实,背叛这一原则.因为,按劳分配只是一个总的原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决非僵死的教条,其实现的形式无疑是由于条件的多样化、复杂化而呈现多种多样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及我国基本实践这一原则的历史的简单回顾,探讨在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下,坚持和实行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特殊性,希望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理论.一种是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按劳分配理论,另外一种是按生产要素所有制关系分配理论.只有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实现单一的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劳分配学说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模式。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面临着三大困境: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正和消费不公正现象;其次是政治生活中权利不公正现象令人不安;再次,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机会不公平现象也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应遵循保证原则、机会平等原则、按劳分配原则、调剂补偿原则。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一基本的理论含义和相应的实践运作,要求在分配领域实现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具有共同的生长基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二者的扬弃结合具有可操作性。扬弃式结合的具体操作,应坚持动态原则和劳动力价值(格)由市场形成、实际收入由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决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采取商品的形式具有必然性,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客观上都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但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原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采取什么样形式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这是我国在近三十年的实践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贯彻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邓小平文选》的发表,为我们找到了这种具体形式,从而为解决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即浅谈我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