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浩 《中学文科》2009,(6):80-81
历史是文科学生必须学习的重点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有困难,原因是没有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历史绝对不是单纯的背背那么简单,笔者把历史学习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就是记忆,与提高素质没有什么关系。须知,这是误解,背记历史知识点,只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还需运用“听、说、读”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能力、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仅需记记背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贯彻课改精神,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上课"勾一勾"教材的重点,课后"对一对"教材完成作业,考前"背一背"教材勾画的内容,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更未形成互动关系,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历史的法宝是"背"。这种学习方式消磨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转变广大师生对历史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一、主动接受学习教育理论家认为学习有两大本性,分别是接受本性和构建本性。接受本性指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构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仅需记记背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贯彻课改精神,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世界教学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使儿童成为学习主体的一部运动与斗争的历史。不管在日本还是在西方国家,古代学校的教学形态都是同一种格式:学生被叫到教师面前,令其背诵教科书的内容,考察其学习的成果。这是基本的范式。因此,在这里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年龄不一,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不一。既然以背  相似文献   

7.
参加成人高考的许多学生未曾系统地学习历史,在校短的时间内(约72学时)仅靠机构记忆会使学员记忆负担过重,为此,我进行了“把趣味性还给学习”的尝试,让学生由“背”历史到“学”历史,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吴薇薇 《师道》2012,(7):96-97
在很多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其实,除了对史实的记忆,历史还培养了我们的思辨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历史的学习方法其实也很丰富。日前,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了"同伴互助模式",进行了一场通史学习的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9.
张玲角 《教师》2012,(25):85-85
目前的新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45分钟里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虽然中学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有的认为历史只要背一背就够了。近年来的历史高考重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如何能使学生在历史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下面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的历史学习只注重“双基”,情感的教育只局限于爱国主义,而往往又流于形式,因此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是“背多分”。学生只要将教材中的史实、结论熟练、准确地记住了,考试准能拿高分。而新课程下教材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打破了,出现一标多本,各版本教材无论在章节体系编写、历史史实选用,甚至历史观点都有较大出入,显然“背多分”已不合时宜,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吴薇薇 《师道》2012,(Z1):96-97
在很多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其实,除了对史实的记忆,历史还培养了我们的思辨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历史的学习方法其实也很丰富。日前,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了"同伴互助模式",进行了一场通史学习的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2.
学习历史?我当然会了!不就是背嘛!恐怕一提起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会这么说。没错,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相互联系密切,而且还有诸多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枯燥至极!“背”是大多数同学对付历史的制胜法宝。也许“背”能解决燃眉之急,应付考试,但对于知识的积累和连贯却很不利,而且费时费力,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吗?这不,《中国学生历史学习百科》就适时出现了!【内容简介】《中国学生历史学习百科》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总体内容分为6大章,即6个主体时间段,各章均以独特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13.
提到历史,有的同学就说: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没什么好学的,读读背背就解决问题了.其实,大家的认识有很大问题,在学习中就感觉出来了,知识点记不住,线索理不清,或者前后颠倒,同类事件区分不清等等,所以盲目学习是不行的,必须有好的方法指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想从课前、课堂、课后、课外四个环节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杨永福 《陕西教育》2010,(11):34-34
政治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总认为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因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总认为只要读读背背就能应付。因而不注意、不研究具体的学习方法。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政治课教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东波 《辅导员》2012,(18):49+56
担任历史教师多年来,我常听有一些同学抱怨,历史课知识点太多,每篇课文的时间、事件、人物总是不容易记住,背完了也不容易记得扎实,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没有掌握好学习历史的方法造成的。学习历史并不难,只要你懂得如何学习它,以下四种方法需要同学们掌握。一、抓住体系,提纲挈领。实践证明,孤立的知识难以迁移,容易忘记。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纵横七大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历史知识在  相似文献   

16.
文敏 《教学月刊》2008,(10):18-19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历史知识是“死”的,历史学习只能“记记背背”,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让历史教学成为一个“活”的过程,成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只有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有各种机会“体验”过去,使学习充满活力,才能使他们习得必备的技能和品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具体采用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创设了“合作、竞争”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却存存着许多令人尴尬的问题: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上完历史课,学生不是心情愉悦,而是疲惫心烦;由于中学历史教材是历史内容的高度浓缩,往往只有一些干巴巴的结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只能硬着头皮去背,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受到挫伤;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付出很多,收获却很少,容易产生失落感。而探究性学习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史学论集》中说:“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由此知之历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中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中考必考的学科,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有些学生包括其家长,就单纯地认为学历史,就是背背记记就可以了;还有些人认为历史课是副科,不应该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花费太多时间,上课听一听就没问题;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听教师讲故事,其实历史学科并不是像学生和很多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学习历史绝不是像之前那样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的。中学历史学科有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历史学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预示了未来,认真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公民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徐晶晶 《考试周刊》2013,(11):147-1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历史习题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历史习题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研究。但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现成的答案,抄答案、背答案已成为中学生解答历史习题的主要步骤。本文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来探讨历史习题的解答,并将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原理作为历史习题解答策略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李根山 《考试周刊》2011,(16):159-159
思想政治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因而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总认为只要读读背背就能应付,因而不注意、不研究具体的学习方法。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有意义,更有难度。惟有努力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方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