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张之洞大力倡导"中体西用"的政治思想,对于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发展近代工业与教育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向帅 《兰台世界》2016,(5):92-94
梁启超、严复对《劝学篇》"中体西用"的理论曾有过激烈的批判,今人亦对本书的写作动机存疑,然而,批评者晚年转而批判青年时期的自己,归心传统,回头再考究张之洞《劝学篇》的动机与核心思想,不得不服膺一个士大夫中正持平的态度,"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失落传统的今天也还闪烁着人文光辉。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是清朝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张之洞不仅是洋务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洋务运动的终结者。他的经济思想既接近传统,又颇具改革精神。张之洞经济思想实践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力促了中国与西方的接轨,而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在今天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回顾中国近代科技肇始的困境和艰难有着弥足珍贵的启示含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与中国传统相涉不多,主要来自西方,晚清重臣张之洞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范式下,接触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而他对宪政的理解,并没有摆脱儒学的烙印,他对议院、民权、立宪的理解,也印证了他忠诚卫道的儒臣本色。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与中国传统柏涉不多,主要来自西方,晚清重臣张之洞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范式下,接触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而他对宪政的理解,并没有摆脱儒学的烙印,他对议院、民权、立宪的理解,也印证了他忠诚卫道的儒臣本色.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早开展外语教育的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在近代社会中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发展近代外语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玉 《兰台世界》2014,(1):133-134
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早开展外语教育的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在近代社会中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发展近代外语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有才 《档案天地》2004,(2):16-16,18
一代名臣张之洞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人们了解他多是因为他倡导西学和举办洋务而闻名,特别是其“中体西用”说更是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张之洞重视档案文件的汇集和利用档案秉公办案的故事却为人少知。  相似文献   

10.
在坚持"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洋务派组织了一系列学习西学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新式学堂的创办和普及,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为主要表现,并对后世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严复的看法,文化体系从来都是完整且不可人为分割的,中国学西方或学东洋,要么完整接受,要么全盘排拒,因为中西各有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梁启超1899年在《自由书》写过,"中体西用"思想严重束缚了中国人,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他相信这个思想"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为尘埃。其灰其尘,偶因风扬起,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完全放弃"中体西用"路径依赖。当然不是梁启超这样彻底否定所能解释的,因为"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之下,面对时局之危,如何在救亡图存的同时保存中学,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为解决传统经学纷纭错乱、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的弊病,充分发挥经学在造就人才以救世方面的作用,张之洞提出了“守约施博”的经学改革方案。作为张之洞幕宾的曹元弼,延续并践行了张之洞经学改革的方案,不仅撰《原道》《述学》《守约》对《劝学篇》相关议题予以阐释,而且受张之洞嘱托,按照《劝学篇·守约》所示七例编纂《十四经学》;并且在辛亥以后依然延续张之洞的经学理念,从“政教相维”“经正民兴”的角度,试图通过审别经学源流、阐释群经之义、弥合汉宋之争以正学术人心,这客观上又使其辛亥以后的经学研究呈现出集成性和总结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清末思想界掀起了中体西用风潮,张焕纶积极在教育领域展开了实践探索,在多方支持下建立了我国清代最早的私立小学正蒙书院,并且将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相融合,从各个方面进行积极尝试,对近代基础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宗豪 《兰台世界》2012,(33):69-70
张之洞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在他兴办的数十所新式学堂里践行他的这种思想。张之洞的体育思想是他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深入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婧怡 《大观周刊》2012,(28):168-168
“中体西用”这一思想是清朝晚期在内悦外患的时代背景之下。由洋务派提出的一个带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命题。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体西用”思想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新阐释。这一文化哲学模式在相当意义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与发展性,其对近代教育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认为,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要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要不断通过兴办农务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良农业。张之洞的近代农业思想为当时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今天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元鹏 《兰台世界》2012,(18):54-55
本文以戊戌维新为分界点,探究翁同龢、张之洞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历史大潮中"求变"与"守常""、开新"与"卫道"复杂多致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9.
李建中 《兰台世界》2012,(33):58-59
晚清重臣张之洞堪称中国近代重农学派和农学教育的先驱,他的农学教育思想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传统重农思想,而是企图用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来改造落后的耕作方式和自然经济,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引向近代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正>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伦理,这种观念被其他清廷洋务大员主要践行为"师夷长技",即引进西式工业体系,而张之洞在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封建科举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为培养现代工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