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美吗? 如果你听过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你就会觉得圆美.张齐华老师不同版本的"圆的认识",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定位,给人带来了同一种深切的感受:圆真美!……  相似文献   

2.
有幸两次现场聆听华应龙老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为华老师创新的设计,灵动、大气的课堂所震撼!听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励,可谓百听不厌,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认识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生:我知道圆周率是3.1415926. 生:我知道圆有半径和直径.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幸观摩了由浙江省优秀教师苍南第一实验小学张萍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当时就被积极互动的教学场景深深吸引,被张萍老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技艺所折服。笔者就此小议与朋友交流。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体验圆之美、数学之美情景1(:课起始阶段)(课件出示:圆。)师:认识吗?生:圆。师:你想到了什么?生:球是圆的。生:想到了一个封闭图形。生:十五的月亮是圆的。生:画圆要用到圆规。师:一个“圆”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张老师这里拍下了一些生活中的情景,看看大家能不能从这些情景中找到圆?(屏幕呈现旭日东升、皓月悬空、星球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5.
一、感受   师: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什么吗?   生:(齐)圆的认识.   师:没错.老师信封里就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在简单分析"圆"美思想起源、特征的基础上,对谢朓的"圆"美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感受   师: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什么吗?   生:(齐)圆的认识.   师:没错.老师信封里就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相似文献   

8.
“圆”的审美意识渗透了戏曲艺术的每一个层面。圆,昭示着一种美,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本文首先谈到戏曲表演外在形态的“圆”美,进而分析戏曲形式结构中对“圆”的追求,最后深入剖析了我国以“圆”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提出和谐、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材里,"圆"是平面图形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这节内容笔者教过很多遍,也听过不少相关内容的观摩课。在新课程的洗礼下,笔者反思了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布置学生爱做的作业 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临下课前,简要作了小结:"圆是一种很美的图形,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由它作为基本图形构成的东西,比如:圆形广场、圆形水池、旋转餐厅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聆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深深地为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大气"的教学设计所折服.尤其是华老师创设的"小明寻宝"的教学情境,它简洁、深刻、清晰、流畅,成就了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缘起 在"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人对圆的认识,提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教师称,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由正方形到八边形……边数无限增大,直至得一圆.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本单元中,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再到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圆的认识",我认为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即以认识"圆"为中心,根据教材的认知要求将其分成三个相互关联的且能跳起来摘得桃子的系列问题,随后来组织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等一等,我会说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圆有半径. 生1说完后并没有坐下,似乎在等待老师对他回答的肯定评价.师停顿了一会儿,回应道:"还有吗?把你知道的关于圆的知识一次性说完,好吗?"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教研员):"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7.
案例对比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例A: 1、认识圆心.(1)检查预习结果.出示准备好的圆.(2)动手操作.先对折,再打开.重复三次,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什么是圆心?如何表示?(4)画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相似文献   

18.
“圆”是几何图形中普通的一种,爱因斯坦借此展开联想和想像,对他的学生说:“你和我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你是一个小圆,而我是一个大一点的圆。圆越大,它所接触到的领域就越广,这就表明它越无知”我在学生中进行的一次写作练习——就圆这一图形的某一特性入手,展开联想和想像,说明一个人生道理——就收获了许多像上文一样的哲理有的从圆的形象特征展开联想: “人生就像一个圆,一个空心圆,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填满它”——揭示了只有通过奋斗才会换来一个充实、圆满的人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理论高度繁荣的时期之一.本文从"圆"与"美"的关系出发,紧密结合谢脁的诗歌创作实践,对其"好诗圆芙流转如弹丸"说进行解读,以期通过作品分析和审美观照等方法来揭示这句话的本质内涵,并希冀这种探讨对当今的文学创作能有所昭示.  相似文献   

20.
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平面图形。孩子从小就喜欢玩一些与圆有关的玩具,如球、圆柱型的积木、圆盘型的小轮子等等。上幼儿园以后,老师教幼儿认识的第一个几何图形就是圆。那么怎样把幼儿平时接触的与圆有关的物品、玩具从圆的角度概括起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什么是圆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引导幼儿认知事物时,既要注意到讲解适合动儿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认知事物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要注意到讲解的科学性。认识圆的过程也应是这样。在幼儿园认识圆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指着一些与圆形相似的物体说:“圆是圆圆的,没有边、没有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