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法律规范的结构因其功能需要在逻辑上必须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这是其功能的原则性要求;但法律条文在表述法律规范时,由于受立法中法律规范的表述应该简约和避免重复等原则的制约而具有灵活性。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既不能以法律规范表述的灵活性否定法律规范功能的原则性,也不能以法律规范功能的原则性来否认法律规范表述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法律系统是由若干规范性件组成的,而规范性件的构成都离不开若干基本要素,因而了解和掌握构成规模性件的基本要素有助于研究和把握法律系统。并且,法律要素还直接与法的制定和适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特定的法律理念,凯尔森构建了内容驳杂而独特的法律规范理论。其静态的法律规范理论,认定真正的法律规范由不法行为和制裁构成,将义务和权利视作次要的法律技术。其动态的法律规范理论,构造了法律规范的体系性存在和"有效之链"。但特定的法律理念,使凯尔森只能坚持静态法律规范的优先性,将动态法律规范定位于说明前者的辅助地位,以追求所谓的两者内在统一。这种法律规范理论,从基础理念到逻辑论证,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未婚同居现象的法律成因和后果,探讨了规范未婚同居关系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规范逻辑,是在类比真势模态逻辑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其与法律规范及道德规范领域的实际规范严重脱节,使得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各种规范逻辑系统均遇到了各种难题。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来看,规范逻辑要应用于现实的法律规范,必须结合法律规范的实际诠释规范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奥斯丁认为法律制度由主权者的命令构成;凯尔森将法律制度看作是等级森严的规范体系;哈特则主张法律制度是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的有机结合;拉兹从整体上对法律制度的框架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制度法学强调从哲学和社会学两种意义融合的角度来对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7,(2):39-45
凯尔森试图构建一种剔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和自然因素的法律科学,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概括其纯粹法理论:科学、纯粹、客观、一元和现实;社会技术、强制秩序、制裁、不法行为、规范、义务和权利。凯尔森认为法律权利是法律规范对一个由规范所指定的人,即可能的原告的关系。在凯尔森的法律理论中,义务先于权利,从主要规范到法律权利的逻辑顺序是:从主要规范到次要规范,从次要规范到义务,从义务再到权利。凯尔森论述了法律权利的存在方式、主体、作用和类别。凯尔森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既有真知灼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对纯粹法理论及其权利概念进行反思,能够使我们对法律权利和法律科学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范是法的要素之一,它是一部法律借以表现其内容的基本形式。章以法律规范的主要分类为基础,阐述其常见的英语表达方式,旨在为人们学习和使用法律英语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民的法律认知分为法律实体认知、法律程序认知和法律本性认知三个层次。三个法律认知层次既是公民法律认知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又是法律范畴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展开。从理论上研究法律认知层次,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认知水平,对促进全体公民以主人翁的态度更为有效地参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诊所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已迫在眉睫。"法律诊所教育"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其在培养法律实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很可能成为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突围性举措。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在未来的法律诊所教育改革中,应从硬件设施、规范化制度等七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律教育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基本原理和系统的法律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诊所式法律教育则克服了这个弊端,将二者有机结合,是符合法律教育理念转变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法律援助——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模式,弥补了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的不足。通过简要介绍诊所式教育的基本内容,继而结合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这一法律诊所的具体实践,分析了法律诊所式教育的实践意义,指出了我国诊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法律基础教育部分的法律规定(条文)和法律体系等归于“形”,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等归于“神”,并明确提出法律基础教育重在传“神”。结合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教学重点,意在着力传“神”。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但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此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进行保护,从立法或司法解释以及现实保护两个方面着手,使网络游戏产业在法治的轨道内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念治国与制度构建实现通融与结合,是政治明走向理性的标志,也是现代国家良性运转的基本前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赂,表明国家运作模式的理性选择,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制度之治;“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内涵于法治建设中;同时“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性决定其离不开法治,法治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保障手段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有关“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讨论一直很激烈,到目前为止,法律真实作为诉讼中的证明任务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法律真实”进行了语义分析、历史分析及价值分析,以求对“法律真实”本身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法>等公法与<民法通则>等私法对学校法律地位的界定存在冲突.考虑到学校履行教育职能的本质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需要,我国宜确立学校的公法主体尤其是公法法人地位,既强调国家的不干预又强调国家的保障,以解决政府与学校关系这一制约学校法律地位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不同阶段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不相同,学校的法律地位也应当有所区别.同时,我国目前作为组织手段的公法人制度研究薄弱,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驴友"伤害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驴友”在旅游的过程中,由于意外事件的发生,牵出了“驴友”——自助旅游者之间、自助旅游者与组织者之间等诸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当需要从诸多的法律关系中寻求一种适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因具体情况的千差万别,适用的法律规范的不同,其承担的责任自然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基础课属于一门“两课”课程,兼容法学教学的特点,又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学质量不很理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法律知识具有阶级性、社会性、正义性、实用性、规范性、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探索和掌握一些该门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有利于解决制约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保证专业人才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