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青 《当代传播》2000,(3):16-17
电视新闻制作是一项分工明细,对成员凝聚性。合作性要求很高的团队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还是制片人中心地位的确定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为“主持人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的矛盾。从概念上考察。“主持人中心制”说认为,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栏目的支柱,是栏目制作的中心人物和全权在握的总负责人,或者全面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要求广播电视工作者均需强化栏目以主持人为中心的意识,管理机制要为保证主持人个人才能发挥和栏目个性化而改制,其本质意义则要求主持人极大地提高综合素质、文化底蕴、人格…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中心制”离我们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视听界》2008,(4):102-103
一、主持人中心制现状主持人中心制源于西方。在欧美,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大牌主持人是CBS《晚间新闻》节目的标志,也是该节目运作的核心。西方的电视主持人拥有比较大的权力,是节目的主导者,高学历、阅历深、很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如法国电视二台的《新书对话》栏目,英国BBC邀请不同学派的哲学家谈观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中心制,即“围绕主持人的特点进行节目的设计、节目内容的制作和报道.赋予主持人极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以便充分发挥主持人的才能和特点。在这种模式下.主持人可以自主决定节目选题、采制和节目的表现方式。”地方台由于人力物力相对紧张,主持人往往要身兼数职。新闻部播音员除正常出口播及配音外。每月还需完成现场口导采制任务。专题类栏目在日常运作中,  相似文献   

4.
常莉君 《新闻知识》2003,(10):36-38
中国电视脱胎于中国广播,所以早期电视节目的播音风格大都是字正腔圆,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视引入了节目主持人形态,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精彩的直播节目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有着非常之关系,主持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直播节目的优劣。作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广播应该像口语那样挥洒自如,生动活泼,而口语是不能照搬的语言,在直播中注意语言规范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语言的优美感和韵律感,精彩的直播节目来自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为广播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广播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不可否认,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是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立勇 《中国记者》2012,(7):108-109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面向全球传播的中文频道开播20周年,20年来经历了中心制、综合制再到频道制的多种管理体制,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改革的20年,作者以亲身经历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一、1992年-2000年,第四套节目中心制管理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CCTV-4)开播,从1992年开播到1993年11月这一年多时间里,这个中文外语频道一直由中央电视台对外中心和第四套节目编辑部两个部门在运营管理。中央电视台对外中心  相似文献   

8.
杜小兵 《中国广播》2004,(12):32-33
主持人节目是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一种广播节目样式,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工作者遵循广播宣传的客观规律,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广播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成果。在主持人节目中,节目播出者的身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而是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播出节目。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播出者,而且是节目的制作者和组织者,是节目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广播应对竞争、吸引受众、保持活力的法宝。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北京电台节目制作中心通过每年—届的创新节目大赛搭建节目创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节目制作人员的创新思路,满足播出平台对于创新节目的持续需求。文中还对连续举办五届的创新节目大赛涌现出的优秀创新节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程劲 《新闻世界》2012,(9):92-93
就广播媒体管理来说,一个有效的节目制播机制是决定广播频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围绕近年来广播频率施行的几种主要节目制播机制展开分析与比较,并对广播产业化趋势下的节目制播机制创新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引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壮大到今天,已是洋洋万人大军。这支庞杂而年轻的大军同时在全国几千家广播电视台争相发言,在创造受众市场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不少主持人因其独特的形象与显赫的地位而获得社会丰厚的回报,在鲜花和掌声中被幻化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成为商品社会中被物化了的偶像。不少人认为,节目主持人的风靡一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主持人中心制”理论的推波助澜。然而,当初始的喧哗与骚动过后,我们渐渐看到了主持人明星效应后的异象。成千上万的主持人在历史中闪亮登台,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扼腕的是,他们接下来…  相似文献   

12.
李晶  李波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16-117
主持人直播节目从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三十多年来,形式各异的主持人节目遍地开花,为中国的广播电视增添了新的色彩。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主持人直播节目的广泛采用,使广播的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广播节目更具表现力、更具魅力。作为革命老区的白山市,6个县市、区台(站)的广播节目全都改版为直播节目,大大提高收听率,受众面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播节目的改革,主持人节目应运而生,并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听众,无论是广播、电视的主持人节目,都把过去那种生硬的、说教的、灌输式的节目风格作为节目改革的一个重点,随之而来是追求与听众“一对一”朋友式的平等交流。特别是新闻性直播节目的开办,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播宣传改革的深入,我国电台节目的播出已广泛地改录播为主持人直播。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的兴起,使广播节目呈现出灵活、快捷,能与听众双向交流的特点,广播固有的优势得到了更佳的发挥,直播一出现就带来了听众对广播的热情空前高涨的可喜形势,广播的收听率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十年前比较,现在有不少电台的直播节目收听率出现了大滑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魏胜利 《中国广播》2004,(12):34-37
目前,在各地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节目表中,新闻杂志性直播节目、新闻谈话节目、现场直播节目比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新闻采编机制即是事实上的记者中心制,即以记者为主、以编辑为辅的机制。这一制度沿用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新闻媒体所处的思想环境进一步活跃,面对的信息来源呈几何增长,记者中心制开始凸显疲态之势,编辑中心制的探讨已逐步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需要热切关注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葛晶  高原 《视听界》2000,(3):47-47,54
随着广播直播节目的增加,节目主持人在广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大批主持人以其鲜明的个性形象给节目注入了活力,因而被听众所喜爱。从某种意义来说,主持人之所以受到喜欢,是和他(她)的个性形象分不开的。而形成主持人个性形象的主要原因,是主持人的语言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原理强调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编辑和记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两大主体,两者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不论是记者中心制还是编辑中心制都存在弊端.前者会造成新闻内容雷同、有偿新闻等现象,后者会打击记者积极性,无法应对新媒体、自媒体的大环境等.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本原理,从我国媒介运行机制的转变历程入手,分析了编辑中心制与记者中心制的弊端,最后得出结论:编辑与记者二者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合作关系,二者相互配合才有了媒介的产生,寻求二者和谐共生的模式,而不是区分出谁是中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敏 《记者摇篮》2009,(11):83-83
直播板块节目作为一种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态,已经存在十多年的时间了。从1986年底南方城市兴起了广播节目改革热潮,珠江经济电台推出了大板块主持人直播节目,到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改革中推出《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等综合性主持人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焕发广电生机的有效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集采编播于一身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广播传媒经历了播出方式改革、节目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三次大浪冲击之后,以1999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复归到冷静思辨、扎实求进的平稳发展阶段。由节目主持人和群众参与即兴交流而构成的直播节目,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所带来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效应使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时效性更强了,现场感染力也更强了。但是,直播这种播出方式在拥有多方面优势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