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三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数边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三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数边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师:请大家把书翻到35页。数一数这上面画了几串珠子,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把数的结果告诉同桌。  相似文献   

4.
【案例内容】新课标苏教版第四册《比较大小》想想做做第五题【教学实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估一估、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出示:第5题,三杯黄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课标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一、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1.创设情境。“聪聪”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看见10只动物在比赛打篮球,妈妈问聪聪:你能估计有多少只动物在打篮球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万敏 《江西教育》2007,(7):18-1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鸟?(生口答) 师:为了保护小鸟不受风吹雨淋,一(1)班小朋友给它们做好了两个大鸟窝,请你帮小鸟安排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让我们来做个猜数游戏好吗?(板书课题:猜数游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体会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师: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存香 《广西教育》2013,(13):46-4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灰椋鸟》。【教学目标】一、理解"排空而至"的意思、想象灰椋鸟归林后互相倾诉的画面,并练习说话。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三、渗透爱鸟、护鸟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1:鸟儿归林的视频。  相似文献   

11.
毕宏辉 《福建教育》2006,(9A):36-37
【片段一】在师生对话中引出8、9 师:你能说出自己的年龄吗? 生:我今年7岁。 生:我今年8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蒋力  姜政 《小学教学设计》2002,(5):19-19,20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最简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导学思路】1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发现和掌握最简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认知方法主要是有助于学生发现在把分数化成小数时 ,可能出现能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数学事实的演练实践和分类等。2 本课提供了从分母角度探讨其与该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关系的认识途径。拟通过学生命题教师判断 ,学生猜测讨论探索的方法 ,可改变传统的直接教师讲解为学生主动学习【导学设计】一引入1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你有什么发现?781325928940…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15.
【案例前的思考】◆课堂上怎样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估数活动?◆估数活动对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起多大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背景介绍】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数豆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课前我一直在犹豫:现在的孩子很聪明,100以内数的读、写、数都没有问题,还有没有必要用一节课来数豆子呢?我又想:以前的统编教材中没有这样的教学内容,现在实验教材中安排“数豆子”,肯定有“数”的必要。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同上文(略)。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18.
【问题】所有正五边形(包括边上)的点数之和叫做正五边形数.如图Ⅰ所示正五边形数分别为5,12,22,依此规律,第六个正五边形数为多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导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26~29例7~例9。导学思路】本课设计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 ,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努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新课伊始 ,教师用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说、指名说、集体说的形式 ,吸引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特点和生活实例理解“循环”的含义 ,为学生后继学习作好铺垫。接着 ,教师设计了一个分组计算的情境 ,让学生动手计算 ,自主探究 ,合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8页例1。【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从物体的一个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