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问题上,众多学者都把太极柔力球项目与太极拳运动相提并论,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汲取了太极拳精华的拳理和功力之精髓”,或是“把太极拳的拳理和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技术精华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为正确、务实地引导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方向,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核心思想、运动特征和运动形式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努力探求其文化根源,辨析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运动、网球和羽毛球运动的区别,还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的真实面貌,纠正不合实际的偏见言论.为此,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太极”不是某项运动的专有名词,它是宇宙万物普遍运动发展变化的法则,太极柔力球和太极拳是“太极”法则下的2个事物,是2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不能仅依据起源时间的早晚,囿于太极拳运动理念和其他球类运动概念来决定2项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绝经后妇女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比较,探讨太极柔力球对绝经后妇女骨形态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和骨状态.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极柔力球运动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柔力球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必然产物。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核心思想、思维形式和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合为一";太极柔力球的运动特征和运动形式主要表现在"圆"和"空"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太极"理念和"圆"的运动规律,是自然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是同一法则下的两个独立事物,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只有较好地辨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才能为正确、务实地引领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柔力球俱乐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看法以及对于俱乐部这一组织形式的意见,并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太极柔力球项目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观察法对太极柔力球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这一新兴运动项目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的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太极柔力球项目在高校学生中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间对照实验法,对传统的太极柔力球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太极柔力球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认为太极拳与太极柔力球进行同步教学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能提高太极柔力球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太极柔力球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剖析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功效,为老年人健康幸福生活提供科学的实证参考。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心境状态、生活满意感及身体自尊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通过18周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后,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心境状态明显改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等负向情绪得到缓解,精力、自我情绪等正向情绪得到提升;同时生活满意感也得到显著提高;身体自尊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显著。3年追踪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老年人实验后继续坚持太极柔力球锻炼,自评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太极柔力球运动作为一种“复杂性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健心养生功效。  相似文献   

8.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太极"一"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道家"以柔克刚"的辩证思想。太极柔力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了与现代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具有健身和养生以及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比较分析法,对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境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育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调研了我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的教学效果。测量结果显示,受试者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均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表示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对身心健康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摘要:柔力球是全运会比赛新增设的比赛项目之一,是中国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探讨研究项目技术特征,可以为柔力球运动做出更为准确可靠的指导。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7年全运会柔力球花式项目比赛进行分析,揭示现阶段柔力球花式项目技术运用的特征。结论:柔力球花式项目对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并出现了难度连接组合以及多种完成方式的创新,肢体和器械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将是项目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自编套路技术选用在动作类别和难度动作上较为集中,抛球动作较少,部分难度动作重复的次数过多;不同技术风格在艺术性和表现力发面各有所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提升作品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项很高价值的体育锻炼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我国已把太极拳作为独特传统健身良方的武术项目,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构成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优势之大,渗透程度之广,被视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锻炼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与健康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为切入点,梳理和分析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历程的主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还未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这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导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人们生活水平及体育锻炼需求等影响有关;90年代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研究多为描述性,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近10年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在校大学生是研究对象的主体。然而,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理论及方法,还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传统体育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了探讨传统体育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太极推手组所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太极推手组优于跳绳组(P<0.05),跳绳组优于木兰拳或太极拳套路组(P<0.05).结论:传统体育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运动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骨量增加更全面,增大骨密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垒球比赛中的攻守战术是以投手为核心制定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一场比赛中,60%取决于投手"。鉴于国内从事垒球运动的运动员较少,投手的样本量较小,使用常规方法难于分析,故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垒球投手身体各关节屈伸肌力水平与出手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为实施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研究中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垒球投手的肩、髋、膝和踝等关节进行测试,测试速度分别取为60°/s和240°/s,依次代表最大肌力和快速肌力水平,选取最大峰值力矩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运动学方法测定投手的投球瞬间速度。研究发现,测试关节的屈肌群中,非投掷侧髋和膝关节的快速力量与球速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伸肌群中,投掷侧肩关节最大力量与出手速度相关度最高,R=0.813。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目前国内三位女子优秀垒球投手绕环投球动作进行三维定点拍摄和录像解析.实验结果表明中国优秀投手对整个投球动作的总体掌握较熟悉,动作连贯性较好.其中张艳清伸踏时间、下摆加速时间、伸踏距、肩髋角、肘伸速度、肩旋内速度、球出手速度等运动学指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在出手瞬间人体重心高度、球心高度方面,三位投手没有显著性差异,两指标值说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对垒球出手环节技术的掌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和美学为理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