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绪论 一、绪论部分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的观点是世界观,人们用世界观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就是方法论。 4、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物质所派生的哲学观点就属于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解析:①唯物主文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在"物质与意识"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运用,即唯物主文正确地认识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文刚错误地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腆定物质"。从这个角度上说,唯心主文是错误的,唯物主文是正确的。②正确与错误都只是相对的,相对于马克  相似文献   

3.
一、客观≠第一性首先,二者的对立面不同,客观与主观是一对范畴,第一性与第二性是一对范畴。其次,二者的使用条件不同,第一性与第二性只在说明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这个问题上使用,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反之是唯心主义。客观与主观这对范畴有两个使用条件,且在不同条件下,含义略有不同:当把人类的思想作为整体与外部世界相比较时,客观与主观等于物质和意识,即,主观指人的思想、精神、认识,客观指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当把个人的思想认识作为研究对象时,客观指认识的对象,此时,除物质世界之外,客观还包括别人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4.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理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石和出发点,它象一条主线贯穿于唯物主义哲学的全部领域。因此,全面地理解、辩证地证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原理,并使之科学化、深刻化,意义至关重大,关系到唯物主义哲学的命运。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始终贯穿着辩证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不仅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等唯物主义思想;而且承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同时意识又能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6.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方向,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主要包括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等问题,只有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深刻地把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观点,才能正确处理哲学基本问题,同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一、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 恩格斯明确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什么是本源,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世界的本质,谁是派生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精神是物质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承认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教师们:现在我们来谈谈主观能动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是以承认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来解决哲学根本问题的,同时又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哲学能起改变世界的作用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因为马克思认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且唯物主义地发挥了能动作用,这就完全克  相似文献   

10.
生活比认识更基本 ,思维的真理性在于生活 ,因此 ,与单纯的认识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不同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认为感性第一性 ,思维第二性 ,虽然他把感性仅仅理解为生活的感性 ,即感性直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赞同费尔巴哈的这一观点 ,但把感性由感性直观改造为感性活动 ,即实践。所以 ,在唯物史观中 ,思维的感性性质与真理的实践标准同义  相似文献   

11.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2013年4月第4版)教材,在阐述物质与意识关系时,两处使用"派生"一词。一处是第12页:"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一处是第37页,在总结意识的本质时说:"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认为意识是物质派生的,肯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但是,用"派生"一词来定义意识的本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容易陷入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张寿正 《新疆教育》2012,(11):135-135
主观辩证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人的意识决定物质。”即是把客观世界看作是人的主观臆断的意识主观辩证唯心地、主动地随意改造出来,并主观辩证唯心地拉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哲学以实践所提出的根本任务为根本内容,以实践为它所提供的条件完成自己的使命。简言之,哲学适应实践发展的规律就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它的内容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发展时期;从它对世界认识的方法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直观性、抽象性和具体性三个发展时期。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理论,它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集中体现为它对世界本原的科学认识;哲学发展的过程是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因而各个时期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总是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科学认识。 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果是列宁对物质的科学定义,它在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二十世纪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世纪,因此,新世纪哲学基本上就是唯物主义哲学。那时,哲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类活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哲学斗争的主旋律也  相似文献   

14.
一、唯物论和认识论 知识梳理 1.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四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1.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①形而上学观点②唯心主义观点③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教师们: 上次信里说过,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体现。现在,就进一步来谈谈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或客观实在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究竟是先有物质(存在、客观实在),还是先有精神(思维、意识)?物质(存在、客观实在)和精神(思维、意识),究竟誰决定誰?  相似文献   

17.
一、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基础。 1.物质和意识关系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谁之罪 美学的历史是一个充满真理与谬误的历史。美学最初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美”的本质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的本质的探求中有两种主要的美学观点,即唯心主义美学观和唯物主义美学观。在西方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学观的主要代表有柏拉图、康德、克罗齐等,他们在哲学根本问题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精神世界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最终归结为精神的产物。柏拉图就认为“美”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根据恩格斯的概括,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而且一般只讲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  相似文献   

20.
小议哲学及哲学的基本问题高曙光什么是哲学?人们通常认为:哲学就是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就是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哲学就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哲学和其他科学都以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过,各种具体的知识部门只研究世界的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