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综合型知识基础与解析型知识基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知识基础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和本质,进而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但当前国外对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研究还很不系统,国内还未有关于产业知识基础的直接研究。文章引入产业知识基础,对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准确界定,并从知识构成的类型、知识创造的方式、知识创造的活动、知识创造的形式、创新参与者、工业设置等角度对综合型知识基础和解析型知识基础进行了比较,而且指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产业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为核心,从理论上构建了产业知识基础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影响机制:产业知识基础的创新特性影响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交互配置创新,同时产业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在外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进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基于该机制,本文概括了三种典型区域创新体系的类型,并明确指出构建具体类型的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产业知识基础为视角,以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为区域划分依据,从理论上构建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该区域创新体系以产业知识基础为创新资源、制度为外部因素、总部经济特性为内部禀赋,综合作用影响创新配置进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构建前向支撑型、后向支撑型和网络支撑型区域创新体系,以成都、上海、北京为典型总部经济中心城市进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有效测度产业创新体系知识资本不仅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还可以通过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实现产业创新目标,更是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分配资源的依据。但国内外已有研究侧重于产业创新体系的动力因素、结构因素和影响因素等,关于产业创新体系知识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对产业创新体系知识资本测度研究还显不足。文章从个人、组织、区域和国家四个空间层面对知识资本测度进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创新体系构成要素构建适用于产业创新体系的知识资本测度指标,试图为各决策主体进行知识资本测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从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研究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四种创新模式,从核心主体、支撑体系、关键保障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四个层面构建支撑全产业链的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关于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探求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形成原因与发展的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邓金堂  李进兵 《软科学》2011,25(4):19-22
运用演化方法评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文献,明确指出:区域产业创新概念讨论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竞争优势等基本原则,区域产业创新战略目标必须定位准确,应当选择适合这个定位的战略模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高能耗产业创新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创新研究的重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运用Ucinet、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国内1999-2015年区域创新理论的文献特征、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显示,近17年来区域创新理论研究热点由"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等宏观创新体系构建向"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等创新方式方法以及"区域创新能力"转变。在此基础上捕获研究前沿趋势:区域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各类创新主体和产业集群未来几年会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徐莉  廖玉茹 《科技广场》2012,(12):63-67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系统地了解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状况对进一步构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功能、运行机制和模式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梳理了近些年国内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文献,并给出了相应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0-2008年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R&D投入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存在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专业化集聚比较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区域创新,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更有利于区域创新.R&D资本投入和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影响较大,而R&D人员投入-产出绩效低下.社会距离与技术距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开放的社会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与消化、吸收及创新,而技术差距阻碍了区域创新.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基地存在的灵魂,是提高社会大众科学素养的良好形式和途径。文章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医药会展中心充分利用中医药标本展示资源的优势,开展中医药科普研究、基地建设以及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推动了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腾飞  陈刚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46-155
重新界定"数字服务化"概念,厘清研究进展,突出其规模化的个性化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核心特征,运用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并从研究的趋势、主题、模式、目标、短板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国内外研究总体呈现学科视角不断丰富、成果数量持续增长、研究主题更加多元的态势,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数字技术、大数据、数字化、服务化等方面,但国际上关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围绕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的服务化理论展开研究,而国内拓展出基于数字时代和跨学科视角的新的研究范式,在数字人文、服务业的数字化等方面展露优势并已形成若干基于国内情境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但仍面临学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现实难题.最后提出未来可以围绕数字服务化的相关概念辨析、理论体系建构、测量方法探索、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及加强和推进研究合作机制与理论体系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其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对此都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分两个部分,对国内外知识管理学界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4.
Helena Barnard 《Research Policy》2008,37(10):1674-168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within-country and across-country inequalities on firms’ FDI performance, and finds drivers of success in an advanced host economy (the USA) differ for firms from developed compar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Returns to FDI for firm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ome countries’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successful developing-country firms are from countries with lower within-country inequality, and reflec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y are concentrated in scale-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benefit especially from capital investmen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DI reflects rather than disrupts unevenness in knowledge bases globally.  相似文献   

15.
李美桂  赵兰香  张大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97-1904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着力点等问题成为学界、政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研究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解析型知识基础和综合型知识基础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框架,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了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以及2000-2013年北京地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将2013年北京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的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与资源基础和制度环境极不相称,不能对北京科技创新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应提高产业知识基础水平,尤其是关注以激进型创新为主的解析型知识基础。本研究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牛盼强 《科研管理》2018,39(9):86-92
上海的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状况是影响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的测量指标和模型,设计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的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整体工业、六大重点发展工业和各区工业的知识基础配置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上海属于杂色知识基础配置区域,且解析型知识基础发展略好,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目标需要上海必须提高解析型知识基础配置的比重;从各区来看,徐汇、闵行和松江属于解析型知识基础配置类型,但未来徐汇的工业应该进一步向外转移;杨浦、宝山、嘉定、金山、青浦、奉贤和崇明属于综合型知识基础配置类型,但未来杨浦的定位也应该是现代服务业;浦东新区属于杂色知识基础配置类型,也是未来上海应该着力打造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段会娟  梁琦 《软科学》2009,23(11):9-12
知识溢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知识的创新、扩散与积累都是在集聚体内进行的,集聚的存在也为知识溢出关联提供了产业网络基础,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不仅仅需要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密切的互动联系。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其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性相配套的产业政策。文章首先在区域创新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将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的、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关于知识存量测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在吸收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从自有知识存量和外溢知识吸收两方面来构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存量的测度模型。选择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1998-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存量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份额比例测度法、普通离散系数法、集中度测度法等方法,分别对我国2000-2008年期间的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存量的公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区域创新系统之间存在着知识存量的不公平性,知识不公平会造成"知识富二代"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处理好区域知识的公平性问题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