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勇 《当代传播》2003,(4):11-12
前不久,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和群众。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改进政务报道、提高新闻质量、拓展新闻广度与深度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务报道和提高新闻质量?如何从众多政务活动中挖掘出老百姓更关注、更有价值的新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进一步改善政务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瘦身”日见成效。衍生和关注政府事务的各类政务新闻今天也到了“瘦身”的时候了。怎样“瘦身”而不“伤身”呢?很显然,政务新闻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削减报道内容和长度。笔者认为因该避免过去“大而全”的报道模式在“巧而精”上下足功夫。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新闻有四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领导讲话多,内容重复多”。特别是在一些政务新闻中,常常是面面俱到、长篇累牍,这种“大而全”的报道形式,受众看完后不知所云,最后留下的印象是“噢,今天开会了!”造成这种“大而全”…  相似文献   

3.
政务活动的报道,一直是市民报多年来的一个难点。《武汉晚报》近几年来在报道政务新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4.
朱文灏 《视听纵横》2006,(4):111-112
所谓政务新闻,就是党政机关新近发生的政治事务的报道。政务新闻本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把政务新闻与“三贴近”相结合,从政务新闻中寻找“活鱼”成了新闻工作者当前业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我们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近年在采写政务  相似文献   

5.
徐敏 《新闻战线》2023,(17):80-82
做好地区政务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提升地区政务报道的新闻价值,需精耕内容,以“政务”为核心,通过深入一线、梳理提炼内容观点来拓展外延,推出有温度、深度、高度的佳作。要将“有意义”与“有意思”有机结合,打造地区政务新闻融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6.
政务报道的改革和创新一直以来就是各级党报改革和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为政务报道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各级党报工作者改进政务报道丈风更加具有紧迫性。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在政务报道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从精简政务报道着手,强调政务报道要“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出一个“新”字,最终回归新闻本源,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党和人民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8.
在做好政务报道方面,备媒体是“备村有备村的高招”。《哈尔滨日报》政教要闻部的年轻人,把政务报道“化”作涓涓细流,使党和政府的信息与百姓的心声融会贯通,实现了新闻规律与宣传效果的完美结合、报业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党和政府“要干的”与老百姓“期盼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主流媒体常常会接到宣传主管部门的阶段性报道任务,如西部大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等等,但往往“最强音”是什么我们清楚,怎样鼓出来却不一定清楚了。换句话说,如何把高扬主旋律的精神转化为能引起共鸣的新闻形式和新闻语言,一直是各媒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和所在的要闻部这几年在政务报道中的新闻策划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所谓要闻,我的理解是,国家和地区出台的重大方针和举措,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的新闻(政治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等)。要闻的必读率高正是因为人们关…  相似文献   

10.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6,(10):37-37
为了便于分析,笔将目前地市报的本地新闻分为三类:规定的政务新闻,即当地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调研、重大工作报道等;工作报道,指本地各战线、局以及所辖县市区的会议、活动、重大工作等;“三贴近”的新闻,指受读欢迎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娱、民生新闻.等。  相似文献   

11.
政务新媒体作为官方机构自主开展新闻传播的模式,如今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品牌。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政务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传播模式,传递服务型政府的“政”能量,是融合传播背景下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荣获2022年度“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50强”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和传播特点,探索新时期政务新媒体应如何“破圈”发展,打造更有传播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领导活动、各类会议,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工作,是党报的重要新闻源,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避免政务报道的一般化、常规化、程式化,在政务活动中捕捉到新闻,以鲜活、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政务导向作用,是党报普遍面临且常抓常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近一个时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2005年10月份《沈阳日报》的政务报道为例,细细品味探索实践,可以从中感晤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要善于捕捉政务工作的创新点。捕捉和报道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之处,不仅可以提升报道的新闻性,同时对面上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爆炸式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政务新闻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始终保持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例,分析和探究了新媒体政务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政务新闻?笔者认为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及其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二是指党和政府安排和召开的领导活动和会议等。根据报道内容,政务新闻可分为领导活动类新闻、政务会议类新闻、政务权威信息类新闻、政策法规类新闻等。政务新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有性。  相似文献   

15.
崔霞 《新闻知识》2006,(10):74-75
转眼间,从事政务报道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从学校一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做政务报道,对于一个学生完成向媒体人转型的重要工作阶段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时候,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政务报道长期以来以“稳”为主,限制多、灵活度小,在很多人心目中,政务报道差不多就等于会议消息、领导讲话,最易写成四平八稳的“大路章”,这种对于政务报道的传统思维“框框”,往往使从事政务报道的记也产生“懒惰”心理,认为不过是听会而已,是否认真听写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呢?而这种惰性对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处于“定型期”的记是很危险的。一位有着多年政务报道丰富经验的老记曾经这样“谆谆教导”我,做政务报道记一定要用心,不用心,混日子也很容易,但是记的各种“功能”就会慢慢退化;用心,政务报道是一个锻炼记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很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政务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党报的生存发展面临考验,作为党报主要新闻资源——政务新闻报道的出新出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咸宁日报社政务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围绕采编模式、送审机制、刊播方式等内容,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不断强化报道工作的机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政务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既有镇版之作,又收刷屏之效。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的内容。但新闻的时效性如何又直接影响新闻价值。众多的产业报常发迟到新闻,时效不佳,有些还比较严重。新闻界的朋友就笑话“产业报的时效性差劲”。当然,这样评价产业报新闻时效性并不全面。不少产业报还是发了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特别是有些行业的改革政策出台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生产建设成就,以及一些重要的先进典型的报道,往往先由  相似文献   

18.
政务报道是党报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其对政治、政策把握的尺度要求严格,容易存在工作性强、可读性不强的“软肋”。如何走出政务报道枯燥无味的“怪圈”,让这块“软肋”硬起来,是政务记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晓洁 《新闻传播》2009,(10):91-91
政务新闻不难写,但要写出彩很难。这是我从事政务新闻报道以来最真切的感受。如何才能让政务新闻出彩,我认为记者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行业的“专家”,在信息的筛选上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在时间上要抢占报道先机。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8,(10):8-8
邹武元在2008年第4期《新闻探索》上撰文说,党报政务报道从总体上看,质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