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本话语需要具体的叙事策略来表达。叙述人的设置,叙述视角的安排,叙述结构的组织,浯法句式的选择都可以看成是叙事策略的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能促进话语意识的正确表达。所谓故事外叙述即叙述者不是虚构世界的参与者,他与虚构人物分属两个不同的本体存在层面,叙述者是“故事外的”。它存在于叙述时间以外。  相似文献   

2.
徐澜的长篇小说《夜清凉》不拘于传统的叙事模式与理论,运用了意识流、变换叙述视角等多重叙事策略实现叙事的空间化,建构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多维叙事格局,其细腻诗意的叙述语言更是如涓涓细流一般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完美缝合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分裂,既满足了读者的审美享受,也满足了作者自身情感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库切的《夏日》是一本虚构式自传,这篇小说整体上就是被采访女性们的回忆式叙述,以主人公约翰为叙述背景,而他的情人和朋友们则成为叙事话语的主体。这种反传统性与小说叙述结构模式的创新性相一致,更与库切作为一个反叛性的怀疑论知识分子的身份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解读《金色笔记》独特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叙述学和修辞学的研究成果,从多重复合视角、隐含作者、叙述话语、叙述结构、梦境与象征等几个方面解读《金色笔记》独特的叙事策略,期待能揭示小说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以及这些表现手法深化主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不再以自传的真实面目而是以小说的虚构名义,在纪实与虚构中展开对原生态故事的展示,呈现出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多样性。叙述可以使故事的讲述千变万化,不同的讲述可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有了叙述层,才有故事展示赢得的意义。可以说,叙述的引入,是19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的叙事中,叙述者除了讲述一个故事,还不断地把自我形象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策略表现出来,于是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构筑不同的权威。“在各种情况下,叙述声音都是激烈对抗、冲突与挑战的焦点场所,这种矛盾通过浸透着意识形态的形式手段得以表现”^[1]。虚构的权威,简言之,即小说中虚构人物发声来建构某种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7.
静心的《迷旎花园》是一次小说叙事的有意义的实验。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和单一视角的叙事模式,采用了大量主体性叙事及自由转换视角等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特定语境中的场性叙述。这种方法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叙事形态,使缺席的主体成为当下的在场,把原来的被叙述还原为主体性叙述。这种叙述大大增强了叙事话语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也大大增强了叙述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主体话语的出现,也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叙事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语言的亲和力知穿诱性.  相似文献   

8.
王朔的《动物凶猛》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故事本身以及故事的叙述方式两个方面:其一,将青春期的故事置于"文革"后期北京那个特殊的时间与空间背景,使得各种情节因素自由展开;其二,对故事虚构性质的暴露与坦白,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为了消解故事的真实性后析出作者更为看重的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的已故公爵夫人》是罗伯特.勃朗宁的名作。叙述者公爵的叙述表面平缓,却暗藏玄机,颠覆了叙事的可靠性。这种从里层颠覆表层平缓的叙述的可靠性的叙述方式,一方面展示了勃朗宁非凡的叙事艺术,另一方面深刻地披露了叙述者公爵的丑陋嘴脸。而这样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女性在父权制被叙述被囚禁的命运,剖析了男性叙述话语暴政,揭示了男性叙述权威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0.
曹乃谦承继了乡土文学的传统,笃守着雁北这方土地,书写着这方人本真的生命状态,形成了曹乃谦古朴、原始、自然、本真的叙事风格。本文拟从叙述内容、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三个方面来考察曹乃谦的乡村叙述。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学作品《红岩》的作者有着强烈的革命认同,努力为阐释“我们”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合法性和进步性作文学上的论证,依据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经典文本来赋予不同的人物系列以不同的认同,并采取不同的叙述策略来叙述,最终导致各类人物话语权力的差异。然而也正是这种叙述策略,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有力地完成了对中国革命的叙事,从而走向了一个“更高”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钢琴课》是一部爱情片。导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性艺术家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她以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极其深厚而精致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位哑巴少妇艾达的爱情生活和音乐生活。在导演简·坎皮恩的电影语言视阈里,作者借用了一个非凡的道具——钢琴,使音乐成为女主人公心声流露的全部寄托。从而传递着对女性自我觉醒的话语表达。这部影片只所以能引起轰动和重视,这与导演简.坎皮恩的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导演在电影叙事的话语表达方面采用了一种策略:即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文体技巧方面常常被割裂的“内在意识”,在简.坎皮恩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她利用“性别视点”在叙事中作用与差异,在文本的叙述动力、话语叙述方式以至主题意图方面,策略地挖掘叙事的“内在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立场体现在的电影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16.
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现代叙事艺术的精要之处表现为多焦组合式的叙述结构、自由间接式的叙述话语以及功能层次的诗意拓展。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文教资料》2020,(4):22-24
本文从叙述学和文体学角度,对非虚构小说短篇《我们是布莱恩》的叙述视角和人物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作者的态度、观点,与讲故事的方式关系紧密。若作者想要通过叙述影响读者的判断,在选择叙述视角方面就会尤其谨慎。当作者选择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时,其选择的故事内容和话语方式会影响叙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华裔文学逐渐进入美国主流文化,读者对其关注也日益增多。本文对华裔小说家谭恩美的《灶君娘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叙事分析,通过叙述层次、叙述视角、以及故事的镶嵌,阐明了由于这些叙事特征带来了时空和感觉的不停交换以及人物命运的曲折性,从而能够在文本特色中感悟其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卓妤 《英语广场》2023,(12):47-50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1955》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向读者揭露了白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虚伪,同时也展示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以及黑人布鲁斯音乐的魅力。小说既表达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社会的批判,对黑人妇女文化的赞扬,又展现了女性话语权威以及女性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作品中的话语全文和女性意识,对作品更深地解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