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变迁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尚文 《新闻大学》2006,11(2):70-75
从相对单一的"群像"转向多元化的个体形象,由传统道德形象向更为丰富的现代形象过渡,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这种数量走势和内涵变迁,为当前媒体的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新的启示典型人物形象的表达应与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吻合,与社会变迁保持共振,使得典型的"媒介形象"更为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现实情状,更贴切地表达出时代特征.只有典型的"媒介形象"能契合受众的期待视野,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有效性才能突显,而这又必须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策略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利用媒介仪式来建构和传播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媒体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典型人物形象系统中的平民楷模形象为研究对象,以央视"寻找最美"系列颁奖礼为研究个案,在媒介仪式观的视域下解读平民楷模形象的仪式建构与传播过程,探析其建构与传播的仪式陷阱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媒介权威及其实现。 媒介权威是媒介影响力的静态形式,它表现为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评价新闻媒介的形象和地位,不是看它的规模和级别,而是把握它的权威力度。 媒介权威具有梯形结构,它由知名度、主持者的威望、名记者群、重大报道和重要言论出现的频率以及媒介覆盖率所构成。以上要素依次构成梯度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新闻事业产生以来,英雄人物便有了“媒介形象”.在新闻媒介中,我们的媒体特别是党媒塑造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媒介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了时代应有的特色与痕迹.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闻方式,英雄人物隶属于典型人物,但又高于典型人物.而灾难报道本身具有破坏性,灾难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也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传播内外部机制的变化,英雄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对1998年以后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为例,以内容分析、定性分析法为主,从英雄人物的“家庭观念”入手,研究人物形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河南形象的媒体建构,离不开典型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典型报道的过程中处理好典型性和有效性的关系,通过提升报道理念,改进报道方法,创新报道视角,来增强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从而真正地发挥典型人物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河南媒介形象建构中增强典型报道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蔡金利 《新闻传播》2023,(23):48-50+54
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呈现是社会发展成就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在媒介传播平台上的窗口。面对新时期媒介生态和受众心理的转变,近年来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呈现多元化趋势,报道内容的建构也更加灵活生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从1996年起挖掘报道了千余名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运用整版面、大篇幅对人物进行持续跟踪报道。独有的典型人物系列呈现,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本文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为例,总结典型人物报道呈现特点的变迁和多维建构策略,冀望为典型人物的塑造及传播的路径带来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地区媒介形象是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了地区外部投资者、游客以及内部市民的态度评价。那么,地区媒介形象的社会建构机制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最终有利于构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良好的地区媒介形象。本文以解释学的“成见”理论和传播学的“刻板印象”理论为根据,借助《人民日报》等媒介的报道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地区媒介形象的形成与“成见”或“刻板印象”有关,“传统”(经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地区突发性事件等)与“权威”(个体权威、权威机构、大型节庆活动)在地区刻板印象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媛媛 《东南传播》2012,(11):68-71
本文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主流媒体对湖北省媒介形象的呈现。发现湖北省在两报报道中文化教育优势明显,但总体关注度有待提高。具体形象表现为:文化形象——文化教育大省形象;政治形象——政治发展稳健、政府关注民生,职能部门管理水平亟待加强;经济形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够;湖北人形象——典型人物频出,但整体人文素养存在欠缺等。  相似文献   

9.
典型人物报道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时期,至今已经走过近70年头.数十年来,典型人物报道逐渐形成一套叙事程式:典型=无私奉献+亏待父母妻儿+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最后累倒、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这样的叙事框架内,媒体推出的先进人物形象十分相似.随着社会环境、媒介环境、受众意识的改变以及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典型人物报道上述叙事方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发展危机.怎么突破典型人物报道此般老套叙事范式,就成了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道应解与必解之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在当今依然呈现出新颖的形态特征,其中透露出的报道策略以及传播技巧的嬗变,包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本文尝试以25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宏大背景,对国内媒体(主要指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手法改革的关键事件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代表性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特征,探寻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性,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脉络和报道策略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环境、受众主体意识及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普通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叙事危机。传统典型人物报道那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的传播方式,明显违背了新闻传播传受双方互动之规律。典型人物报道中那种高大全的脱离生活实际的典型和公式  相似文献   

13.
典型人物报道,一直以来都是媒体日常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展示时代风貌、引领主流舆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典型人物报道历来为各级党报所看重。然而,笔者发现,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经历了持久的影响积淀后逐渐形成了某些固定的报道模式,传播学中称之为刻板形象。本文试就典型人物报道中刻板形象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畅 《东南传播》2018,(4):154-156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一种重要报道文体,在我国政治宣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数量和影响力比上世纪明显减弱。除却自身局限外,媒介环境、受众需求的变化均对典型人物报道效果产生影响。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出发,以《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及理论在实践中的表现,寻求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时代开展军事典型人物宣传,需要注重自上而下设定议题,吸引受众广泛参与,利用“巨媒体”和“微媒体”开展立体化传播。同时,还要将主动传播典型人物和外媒正面报道结合起来,探索典型人物宣传的融合模式,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在涉及新疆议题的立场、态度及具体表现方面是全国主流媒体的风向标。本文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关于新疆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爬梳这些报道,总结该报10年来新疆议题的主要框架,分析该报对新疆的媒介形象建构,并试图讨论进一步优化主流媒体对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朱清河  林燕 《当代传播》2011,(4):104-107
典型人物报道属于中国媒体特有的报道形式,回溯典型人物报道发展历程,经历萌芽、繁荣、畸变、回归阶段,如今又进入革新阶段,依然具有蓬勃生机.本文以历史演变为纬度,以典型人物报道发轫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对媒体不同时期推出的典型人物报道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度,典型人物报道与中国媒体报道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细节把握,于细微处见精神,可说是一个作品得以生动感人,得以升华主题的一把金钥匙。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话用在典型人物的拍摄报道上,一点也不为过。一个典型人物是通过一连串典型的细节来组成它的形象生命的。荣获全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抢救村支书》,就是我们以电视传媒手段进行典型人物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都说新闻是"易碎品",经不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沉淀,然而,焦裕禄、张海迪等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崇高精神,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而报道他们的人物通讯,不仅经久耐读,成为新闻经典之作,也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时代记录。是什么让典型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又是什么使典型人物通讯成为经典?是"美"。具体地说,是典型人物在其人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崇高美,是典型人物通讯文本蕴含的崇高型审美价值,使人们在阅读时心灵受到冲击、净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形象大量进入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对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传统男性权威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并形成性别偏见的事实。但是,女性主义研究推动的性别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女性从男性霸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