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名思义,科学讨论课就是让儿童将各自已有的但又是一鳞半爪的知识汇总,通过讨论,进行分类、综合,形成比较一致的前科学概念的课型。这种课型能较大限度地挖掘儿童感性认识的积蓄和潜在的创造智能,并且能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达到自然课的教学目的。下面以自然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为例,就科学讨论课如何体现“通过学生自由研讨自行获得概念”这一特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比较、分类的初步能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如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引导儿童探究研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以自然第五册《动物和环境》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 鼓励大胆设想 《动物和环境》一课要求指导儿童认识蚯蚓对光和温度等的反应,从而认识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培养儿童用差异法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动物怎样在空中飞行》的设计评析马宗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主张教师的外部指导要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活动,教学要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孙维东老师在《动物怎样在空中飞行》一课教学中,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并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4.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讨论课是小学《自然》中八种课型之一。这类课多见于动、植物及生物进化等方面知识,如《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生物进化》等课。这些课文内容,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已经略知一、二,但多数是一鳞半爪,很不完整,还形不成概念,而且这类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便进行系统地观察实验,适合于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探究——研讨”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自然》第一册第二十二课《动物怎样过冬》为例,谈谈一些看法。一、指导现察,激发兴趣按照进度,上这一课时,正值冬季,各种动物正在越冬。课前教师应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比如,蚂蚁、蜜蜂、鸣、鸟、猫等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它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的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本课将主要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通过分析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教材有以下几个活动目标:能用分类圆表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其食性,并按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大胆地和同学交流自己对动物食性的看法与见解;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知识的愉悦。二、教学思路本课…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分一分》是小学自然课中培养学生分类能力的第一课。它和《各种各样的果实》《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等课组成分类能力培养系列。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新大纲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一分》一课共有三项内容:按形状、颜色给几种几何图形分类;按运动方式给几种动物分类;用多种方法给叶子分类。给几何图形和动物按指定标准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事物分类标准是不同的,渗透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有了这一步知识的过渡,学生便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树叶进行分类了。给物体…  相似文献   

8.
赵艺玲老师执教的《让我走进你——可爱的动物》是教育科学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一的内容。此课为福建省《品德与生活》师资培训班提供现场教学研讨,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国首届品德与生活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本刊本期特选登该课教学简录及其指导教师孙坚力老师的点评,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然》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属于科学讨论课,一般都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如果组织得不恰当就会出现学生不主动或不着边际的讲,不能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对本课教学,我认为采用“智力竞赛”式的方法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自然》第三册二——六课的内容,都是研究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内容包括动物怎样吃东西、怎样保护自己、怎样运动等。这几课属科学讨论课课型。下面谈谈对这五课教学的几点看法。一、把握重心,区别异同第二至六课由于涉及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内容多、知识面宽。有的课学生略知一、二,但多是一鳞半爪,形不成概念,而且这些内容又不便于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观察实验,因此常以科学讨论的形式出现。由于有的内容在中学阶段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这几课的知识是“粗线条”式的作介绍。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虽然每种习性都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又涉及多种动  相似文献   

11.
倪宇涛 《教育艺术》2010,(2):76-76,75
实现儿童品德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宗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生活。只有以此为出发点把握教材.组织教学.指导活动,才能保证《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春天》     
《春天》(《自然》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属观察课课型。该课由九幅图构成,图一到图八把春天的景象分为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自然景象又分为天气情况和植物的生长情况。第九图综合了前八幅图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春天景观。教学目的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观察,了解春天的特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知识和心理特征,可采取愉快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儿童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学《有趣的食物联系》(自然第五册第四课)时,结合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来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的营养》是五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的第十课,教参指出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儿童分析各种营养成分,认识人为什么需要食物;培养儿童用简易的方法分析物体成分,以认识物体的能力;教育儿童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改掉偏食的不良习惯。本课教材分四个部分:首先从讨论“人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5.
王益军 《成才之路》2009,(33):59-59
本文通过对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五册《动物明星》这一课原生态的美术教学尝试,结合学生的实际,倾听儿童的问题,倾听儿童的见解,走近童心,以美术课堂教学实例论述了原生态的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语文教学多样性、开放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现结合“21世纪动物学大会”谈谈对设计语文活动的构想。活动过程:一、阅读1.阅读《地球村的动物》丛书,每位学生自选一本。(每本都分别介绍了一种动物的常识。)2.指导:阅读动物知识应从哪几方面积累材料。(外形特点、品种分类、生活习性、生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17.
《猫和兔》     
《猫和兔》□凤城市凤山经济管理区中心校执教者:徐春芳指导教师:刘庆海李惠君《猫和兔》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动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以及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较好材料。本课与《鸽子和鹰》《蜗牛》构成本册“动物”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几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这一课将继续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二、课型 :唱歌课三、教学内容 :学唱新歌《侗家儿童多快乐》四、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表现侗家儿童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 ,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的精神风貌。2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运用各种动作、器乐、演唱形式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 ,开拓学生思维。五、教材分析《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由一个扩充性乐段构成的二声部合唱歌曲 ,歌曲前四个乐句节奏较快且基本相同 ,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歌曲运用衬词 ,将歌曲的结构扩大…  相似文献   

20.
一、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取得局部效益。教学中,面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教师如恰当地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效果显著。小学自然教材中《植物的种子》一课,教材重点是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都具有胚根和胚芽。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