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房地产业内流行这样的说法:炒作在北京,品质在上海,创新在广州。去年,北京楼市“金九银十”没有到来,引发业内人士对北京房产界只有小学生水平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2011年的楼市,从“金九银十”最终变成了“铜九铁十”,本身就不缺乏戏剧性。然而,开发商的销售惨淡还不是这一季的结尾,上海“退房人”就成为了楼市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楼市     
新政出台,楼市可迎拐点 在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打压房地产的重拳之后,又颁发了“新国十条”。此次“新国十条”调控力度被业界认为是史上最大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严厉程度10年内罕见,而第3套房停贷政策是迄今为止最为严厉控制房价上涨的措施。深圳、上海、北京纷纷出现投资客抛盘,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0年,全国楼市“涨”声愈烈。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超大城市里,原本就买不起房或还债还得辛苦的人们,掀起一波“回乡”的热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     
《青年记者》2006,(7):4-5
农村金融严重缺位;天津成立全国首家循环经济促进中心;私募股权淘金中国,青睐民企看好媒体;上海房展楼市股市同台竞争,本地外地各炒“题材”;  相似文献   

6.
“口水楼市”是浙江在线于2003年4月推出的房产论坛,目前已成为杭州楼市最大的民间舆论场。五年来,这个论坛持续走强,得益于变幻莫测的杭州楼市,更因为版主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因为他们所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郑子凌 《大观周刊》2006,(27):18-19
在国家加紧调控房地产住宅项目开发的同时,商业地产项目的规范化开发也被列入政府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又传来对商住两用型项目叫停的声音。据此,有人寓言,纯写字楼项目将成为楼市下一个开发热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写字楼或许会成为新的地产“金矿”。然而,对于昆明来说,写字楼早已不是楼市的新欢了。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楼市都正在痛苦地“挤泡泡”。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则似乎已经看到泡沫破裂的景象。蔡林海博士的新著《美国楼市泡沫的故事:次贷危机与股市震荡》,通过对“楼市打折、房价下跌、房贷‘断供’、股市震荡、通货膨胀……”等关键词的分析,为我们描述和分析了美国经济现状中的众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陈昉  潘璇 《大观周刊》2006,(19):I0005-I0005
进入雨季的昆明楼市丝毫不受影响,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云南地产文化节暨第二届春季房交会上,我们不但领略了各大楼盘的精彩“亮相”,也品尝到了家居相关产业的另类“风味”。或许可以这样说,春季房交会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兴奋,它还是下半年昆明楼市的一个风向标,让我们通过展会来了解下半年整个楼市发展动态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广告语的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各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十大超级豪宅,其中最贵的上海紫园售价竟然高达每套1.3亿元,令人匪夷所思。事实上,随便翻开报纸,从厚厚一叠诸如的“黄金楼市”的专栏广告中传达出的大都是关于成功、尊贵、浪漫以及欧化、美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纠错四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8,(9):14-14
6月50日上海某晚报A第11版《明星“三不”献真情》中出现“女警花蒋敏”的说法,笔者以为此处多一“女”字。  相似文献   

12.
陈璐 《大观周刊》2006,(46):46-46
业界典型观点 第一大观点:策划宣传成为提升物业价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上海的一位开发商在提到2006年昆明楼市的特点时说.这里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昆明的开发商非常擅长于做好的策划.同时通过营销宣传来提升各自的物业价值。原因不是“开发商喜欢”而是这样的方法在昆明市场确实受用.特别是2006年众多品牌企业纷纷在营销策划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其实,所谓“品牌”就是好的产品加时尚成功的包装。  相似文献   

13.
路易威登集团发表声明后。中国网民就开始寻找其支持“藏独”的证据。但截至2008年4月22日晚,这仍然是一个没有由来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冀勤 《中国编辑》2007,(1):85-86
编辑是什么?常听到的说法,是“摆渡人”,是“人梯”,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是“催生婆”,是作者走向读者的“桥梁”,这都是美喻。过去我也听到过带点黑色幽默不好听的说法,比如:编辑像讨小钱的乞丐(指到处拉稿子);编辑是爷爷,作者是孙子(指作品发表前);编辑是孙子,作者是爷爷(指作品发表后)。这些说法都带片面性。我以为编辑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富有牺牲精神的群体性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大炒家再现香港楼市,九龙站附近一豪宅“君临天下”开盘之后,价格逼近每平方英尺1万港元。这比年前的低谷时期,高出近一倍。而这也仅是香港楼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李鲤 《今传媒》2010,(8):17-19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河北日报的言论专栏“杨柳青”已经坚持了17年之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信赖。“杨柳青”的主笔储瑞耕关于评论创作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到现实生活中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献给读者。”此说法简称“花环论”。“花环论”是储瑞耕在评论创作方面的独到理念,也是储瑞耕主持“杨柳青”专栏17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相关链接:马莉莉,1949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1961年进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后入爱华沪剧团,后转入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先后荣获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角奖、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奖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文化部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市文联委员、市政协委员,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强占了东三省,第二年又挑起对上海的侵略战略,不久就在东北成立了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两年后改称“皇帝”)的伪“满洲国”,使本已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惨祸,促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开埠后不久,以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登陆上海为标志,外国银行陆续进入上海。1891年由外商建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开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先河。而1897年在上海创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对于近代金融业的创立,上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域性的金融中心。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和政治中心相结合,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从这时至1937年“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爆发,这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