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这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成语典故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很难再找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成语典故文化能与邯郸的这种文化相比拟。作为邯郸城市文化典型代表的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有五大特征,研究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邯郸享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赵国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从丰富精彩的赵国成语典故中,归纳分析了赵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简要阐释了赵文化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文称汉语,人数最多民族的为汉族。因此笔者选取了与汉文化密切相关的"阿娇"典故作为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阿娇"、"金屋藏娇"等,但大多数人对"阿娇"典故的来源不是很清楚。为此笔者从典形、典义为脉络,对"阿娇"典故进行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4.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运用的典故中,为人熟知的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其典故来源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括的"纸上谈兵",是燕赵文化的历史镜鉴。经过战国时期"纸上谈兵"到两晋时代"虚谈废务"的历史演变与人文反思,凝聚起中华民族崇尚"实干兴邦"的思想精华,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深入研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典故内涵与务实精神,古为今用,引以为鉴,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7.
典故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文典故承载着英语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英文典故吸收了众多来自古希腊、古罗马、北欧古代神话等欧洲各民族的文化精髓.文章讨论了英语典故的来源与理解。它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所以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方面.典故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透析典故的渊源,注意积累有关典故性成语的知识,对于更好地掌握英语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诸多现象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典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提炼与沉淀。典故中的事典,大多故事曲折生动,思想文化内涵深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写作时,巧妙运用典故做材料,可以使表达言简意赅,富有底韵,凸显作者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典故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由于典故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翻译典故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典故的来源及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英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中典故的运用往往使得作品文采飞扬,典故往往"言在典中,意在典外",如何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源语中典故的隐含意和文化内涵而又能保持源语的味道是典故英译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唐诗典故的英译,提出了四种翻译唐诗典故的翻译策略,关联理论为典故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典故原本表达的是对怡然自得的隐居乐土之向往,但在历代用典实际中,因为情节要素的某些相似性,自唐以后与刘阮典故合典。随之而来的是在唐代的仙化现象和宋代的俗化现象,代表了"桃花源"典义的两个新走向。时代文化的渲染和桃文化、刘阮故事的仙俗两面性,构成典义仙化和俗化的原因。在仙化和俗化的同时,"桃花源"典故仍然保有传统典义,典义只是得到丰富而不是更替。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成语典故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积淀。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渊源,而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文章将《圣经》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希腊罗马神话与三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加以比较,映射出英汉成语典故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色彩与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典故是千百年来民族集体智慧之结晶、悠久文化之瑰宝。典故根据不同的来源主要分为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典故三大类。文化是典故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典故是文化的载体和精髓,能够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翻译《红楼梦》中的典故时不应仅仅实现来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字、词、句形式上的对等转换,更应该尽可能再现典故的文化内涵,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直译、意译、意译加注以及增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美玲 《华章》2007,11(12):236-236
谚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地使用并理解这些成语、谚语以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往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典故,其精髓在于"含蓄",典故不论中西,贵在含而不露,妙在意在言外,寥寥数字内涵精深,外延悠远.本文试图论述英汉成语、谚语在宗教思想、民间口语、典故等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及其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典故性成语的翻译与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译语和原语的差异出发,指出文化起源在典故性成语翻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对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和翻译予以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其诗文中运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事典与语典。事典与语典计可概括为"有运用中国历史事件的事典","也有运用古代传说的事典"和"有运用名人名言的语典"等4个方面;而在具体运用典故时,则主要是"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典故""有以谚语形式出现的典故"和"有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典故"等8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8.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19.
典故词语作为词汇的民族性符号体现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人名、地名中都可以发现典故词语的灵动,通过它们,可以加深理解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不管是否从文化的角度来立意,我们都可以把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拿过来使用,因此,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平时的积累,打开记忆中的文化宝库,择取合适的素材,用到文章中,才能使文章增添色彩。1.典故运用典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典故,就是把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一般地说,每个典故都有一个故事。如清王朝紫禁城内一座宫门上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其中就包含着一个典故。据载:春秋时期,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