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广电总台《1860新闻眼》栏目于2003年10月28日开播,在全国省级卫视频道率先提出了打造“公共新闻”的理念,通过由“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提升,该栏目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2004年9月,《1860新闻眼》对江苏发改委副主任的选拔进行了“公推公选”的现场直播报道,更是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28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迎来开播一周年的纪念日。在这短短一年的历程里,《1860新闻眼》开创了一条比“民生新闻”更为宽广的道路一“公共新闻”,这是江苏卫视在探索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改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屠晶靓 《视听界》2005,(3):29-31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光是叫“零距离”的新闻栏目就有二十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总数超过一百。  相似文献   

4.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推进电视新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中国,发生新闻最多的地方是北京,而新闻传媒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则在南京。仅就电视传媒而言,南京地区的晚间时段(17∶45-20∶00)除了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以及各省级卫视集中播出的地方“新闻联播”之外,南京本地的新闻栏目就有《江苏新时空》(江苏卫视)、  相似文献   

5.
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开播以来,通过一系列的节目创新实践“公共新闻”理念,开创了从“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变的方向。“公共新闻”因其公共的属性深得政府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1860新闻眼》在南京地区AC尼尔森的最高收视率冲高到6.8,平均收视率均稳定在2.5以上,是原来同时段的4倍,刷新了全国省级卫视媒体同时段收视率的多项纪录。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11,(7):78-79
江苏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刘存宽在《广播电视学刊》撰文指出:上世纪90年代,省级卫视都把新闻节目作为重点,目前的卫视新闻是怎样的状态呢?1997年,湖南卫视有《湖南新闻》《午间新闻》《新闻汇报》《新闻观察》《晚间新闻》等五档自办新闻。2000年后,又开播了新闻栏目《今日谈》和《封面》。到2010年,湖南卫视频道的新闻仅剩《湖南新闻联播》和《播报多看点》。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南京零距离》后,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武汉地区就有《现在直播》(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湖北经视)和《百姓连线》(武汉电视台)三档这样的栏目.。然而,在这股民生新闻热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大多数民生新闻太过于关注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相同题材的新闻事件隔三差五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加以改进,这类节目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8.
郝滢 《新闻三昧》2004,(9):26-27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9.
谢耘耕 《视听界》2005,(3):32-33
2005年元月一日,东方卫视与新华社联合制作的新闻专题栏目《深度105》开播,这个每周播出一期的电视节目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央视一索福瑞调查,《深度105》栏目的收视率很快登上华东14个城市省级卫视新闻排名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0日,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的多位新闻理论名家对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江苏新时空》进行了观摩。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节目在全国省级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改革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充分认同了其颇具特色的节目风格。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文虎没想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有这样的大手笔,这档节目投入很大,但无论是节目的形式还是内容,都相当不错,有特色、有创意。开省级卫视新闻改革的先河。首先是“超链接”。这是当今非常前沿、非常有探索力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末,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开播一周年之际,该栏目在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基础上,打出了“公共新闻”的旗号,并邀请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20多名权威专家就“公共新闻”与卫视新闻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时间.“公共新闻”这一电视新闻新形态(抑或是新概念)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中国社会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2.
李侠 《青年记者》2004,(6):56-56
2004年5月14号,山东卫视《今日报道》栏目迎来10岁生日,作为全国最早一批省级卫视自办的晚间新闻类栏目,《今日报道》曾有过自己最辉煌的时期,国内,省内的新闻大奖可没少拿,但在目前全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大潮中,似乎遇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与其它兄弟频道的同类新闻栏目相比,现在的《今日报道》已经很难有多大优势可言。下一步该怎么走?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找准观众定位,强调新闻的时效性、事件性、现场  相似文献   

13.
林思嘉 《视听界》2007,(4):19-21
一、创新是根本 策划型的大型新闻活动的主动引入是《江苏新时空》的主要创新 复旦大学李良荣:江苏卫视的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于2002年7月22日推出,直播节目一小时并占据卫视频道的晚间黄金时段(晚7:30到8:30),把广告黄金时段拿来播新闻而且是政策主题的新闻,这无疑是大胆的尝试甚至是冒险,也逼着(《江苏新时空》要用创新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主流新闻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彭昆 《新闻窗》2012,(1):64-64
2006年8月1日,全国第一档“情感新闻”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成功开播,由此开创了国内“情感新闻”的先河。所谓情感新闻,也就是原来的民生新闻衍生而来,加入了大量情感因素,以平民化、同情心念参与到新闻的报道中,新闻的主角基本上还是一些平民弱势群体,其中育后来出现的帮人化解情感困扰的“情感援助”,“情感援助”是《1860新闻眼》2007年4月推出的一个全新节目形态,它在报道人间真情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大约一半的省级卫视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电视研究》公布的2003年6月22日-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中,《新闻早8点》的收视率为1.45%,《晚间新闻》是1.93%,可见早间新闻也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对于省级卫视来说,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的贴近性不如城市台,在这种条件下,省级台怎样才能办好自己的早间新闻栏目呢?笔者认为栏目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1日,江苏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名为《南京零距离》的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栏目坚持“民生新闻”的理念,用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之后《南京零距离》迅速走红,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视节目民生新闻的新浪潮,也使“新闻零距离”的内涵被延伸扩展,成了许多报纸进行新闻报道时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力求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给受众“零距离”的新闻体验。  相似文献   

17.
县级电视台如今正处于十分尴尬、无奈的境地,前有央视、省级卫视,后有互联网,信号覆盖犹如“跑马圈地”,频道改版犹如“精耕细作”。县级电视台的节目与其相比,无异于在夹缝中艰难生存。面对这种现状,县级电视台打破传统的传受模式,创办本土化、平民化的“说”新闻节目无疑是夺取受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创办一档观众喜爱的“说”新闻栏目呢?本文对县级电视台目前开办“说”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说”好新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这一档第一次高举“民生新闻”大旗的栏目自开播以来,就一举成为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王牌栏目。其收视率之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收视率奇迹”。《南京零距离》的大热在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引发了一股“克隆”热潮,2002年以来,仅南京地区就先后出现了6档类似的节目,如《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8,(4):F0003
《江苏大地》作为江苏公共频道自办的我省惟一一档省级“三农”电视栏目,自2007年成功大幅扩版为每天75分钟的大型日播新闻栏目之后,2008年继续坚持精耕细作,朝着打造主流“三农”新闻平台的目标又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陈臣 《新闻爱好者》2008,(12):38-39
一提到民生新闻,大家最先想到的是2002年元旦开播的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后来又有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贴近性、本地化、原生态是它最为突出的特征。用原生态的语言也就是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