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场地和实验室结合的方法估计肌纤维成份。受试者为39名男性,其中有16名为短跑运动员,19名为长跑运动员,4名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年龄在20—31岁之间,在实验室里,测出受试者膝关节伸时肌肉最大等长力量和最大功率。场地测试项目为50m疾速跑和12分钟跑。用针刺活检技术取出受试者股四头肌外侧头的样品并分析其中的快肌比例。运用回归分析获得测试变量与肌纤维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实验室测试方法估计快肌(FT)的百分数,正确性概率较低(R~2: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的骨骼肌该如何适应运 动的反复刺激,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肌肉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具体地说,组成肌肉的肌纤维类型对于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计划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在短跑中能跑得更快、肌肉更容易得到强化,而在长距离比赛中更容易坚持下来而无疲劳感的原因之一吧。为了给每名运动员设计出最佳的训练方案,作为教练员,了解运动员骨骼肌的复杂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肌纤维类型 (一)白肌纤维 人体有三种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收缩时间缓慢并具有强抗疲劳性的肌纤维称为白肌纤维(又称慢  相似文献   

3.
美国运动生理学家科斯蒂尔发现肌纤维类型有红白两种。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这两种肌纤维所占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他发现短跑运动员小腿腓肠肌中,红肌(慢肌)只占24%(男)和27.4%(女),中跑运动员占51.9%(男)与60.6%(女),长跑则占69.4%(男)。而短跑运动员无论男女,平均白肌(快肌)纤维占60~70%。  相似文献   

4.
[原载美国《学校教练》1989年3月号]比方说,有一名潜能很好的短跑运动员被选入田径队。教练员为他制定的训练计划旨在提高他的短跑速度。在进行了3—4个月的强度训练后,该选手的成绩并没有提高的迹象你能责怪他沮丧和灰心吗。问题的根源在于训练计划。因为正是耐力训练改变了运动员的肌纤维结构,它并不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途径。短跑教练员对其队员短跑训练的特殊性还不够重视。他们没有认识到长跑训练反过来会影响短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由于这  相似文献   

5.
1972年戈立克应用针刺活检技术,对48名不同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与26名无训练者的股外肌和三角肌中肌纤维类型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股外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占优势。嗣后,在杰出的长距离跑、自行车、划船以及越野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股外肌、腓肠肌或肱三头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短跑、跳跃和举重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了运动员的主要肌群中两类肌纤维的配布与运动项目特点有明显的依从关系。由此引起了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纤维配布是先天遗传的,还是由于长时间专项训练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肌肉特点肌纤维类型和面积肌肉能否提供足够的能源与张力是一个人在长跑中是否能够跑得快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个人长跑成绩的好坏是同他的肌纤维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自Bergstrom(1962)所创针刺活检技术问世之后,加之结合对肌样品的显微以及生化分析,长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与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肌纤维类型是其中研究较为透彻的一个方面。长跑运动员肌纤维类型之特点、它同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训练能否导致类型发生互变等等,都是令人关心的问题。肌纤维分为快(FT)和慢(ST)两大类型。快肌又可分为F_a、F_b和F_c三个亚型。一般说同FT比,ST(慢肌)纤维收缩速率慢、糖酵解(无氧供能)能力小。但有  相似文献   

7.
蔡广  许汪宇  刘慧琴  葛珺 《体育科研》2017,(2):70-73,77
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不同项目足弓形态特点及在跳深实验中足弓形态与支撑时间关系,以期为足弓形态应用于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其中男子短跑运动员34名,女子短跑运动员19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21名,女子中长跑10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足弓形态、跳深实验测试,然后分组研究足弓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结果:男女均表现出足弓低的组支撑时间快于足弓高的组支撑时间;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男女优秀组的足弓均出现低于一般组的趋势;短跑男子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足弓基本都低于中长跑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趋势。结论:足弓高低是影响短跑或中长跑运动员支撑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在运动员选材中或对教练员训练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划艇和皮船的优秀划船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等速性肌力以及疲劳(耐力)。受试者是9名划艇和皮船的优秀划船运动员(男子5名、女子4名),其中6名是世界锦标赛前10名,2名是世界冠军。年龄平均是24.6岁,身长是172.7cm,体重是75.5kg。肌肉活组织检查在股外肌和肱二头肌处进行。肌肉取样进行三磷酸腺甙酶(ATPase)染色,被分成ST、FTa、ETb。另外,肌纤维面积通过测量直径来计算。等速性肌力是在速度O、60及180°.s-~1的情况下,通过肘屈曲和膝伸展测到的;疲劳是在180°.s-1的情况下,通过连续50次收缩判定的。实验结果,是在肱二头肌(FT56.1%)和股外肌(FT56.7%)之间,统计学上没有发现肌纤维类型和肌纤面积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肱二头肌的FTa和FTb的直径  相似文献   

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世界及中国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2.结果与分析(1)中外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节奏整体差异分析0~40m阶段,我国选手与世界选手的速度变化均为上升阶段,我国选手最大速度为10.99m/s,达到最高程度97.8%;世界选手最大速度为11.23m/s,达到最高速度的96.6%。因此我国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并不弱。50~100m阶段,我国运动员与世界选手表现出明显差别,我国运动员40m的距离速度处于下降阶段,上升期的速度与下降期相比相关并不大,表现出“匀速”跑进的特征。(2)中外优…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对20名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 成绩在10″8内)的足部进行了 X 光拍片研究。结果短跑运动员足长身高指数(足长/身高)小于常人,有显著差异(P<0.01);髁关节骨杠杆指数 K 值(R_1~#/R_2~#)小于常人;有显看差异(P<0.05),结合短跑技术特点,从力学及肌肉生理角度对此形态差异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优秀短跑运动员与常人足的形态对短跑速度起积极影响。现对该问题粗浅的认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29名优秀的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快缩肌纤维百分组成的无损伤测定,分析并提出了女排运动员肌纤维类型选材的百分量值。  相似文献   

13.
沈士达  李群 《体育科研》2010,31(6):61-64
运用激光测速系统、运动学分析系统以及多参数同步触发系统,在上海2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的100 m跑训练过程中进行测试,将运动员100 m途中跑支撑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与人体运动的水平速度进行同步分析,来揭示短跑运动员100 m途中跑速度的变化规律,讨论和分析短跑运动员100 m途中跑支撑阶段的不同运动学参数的变化与人体速度的关系,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短跑途中跑的速度和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说“短跑”,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速度”。相对中跑、长跑的平均跑速而言,短跑是最快的,长跑最慢,由此得出短跑是“速度性”项目,长跑是“耐力”性项目,中跑居中而属“速耐”项目。但是,“速度”并不是短跑项目的唯一特性,以平均跑速最快的100m跑而言,迄今为止,在世界级的选手中也没有出现全程越跑越快的运动员,事实上当运动员跑至自己最高跑速后(约在70—80m)就存在着能否保持最高跑速的问题,这时需要的是“速度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秀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Ⅰ型纤维的百分比明显占优势,而速度性项目的运动员则Ⅱ型纤维的百分比显著要高。一部分学者认为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的上述特点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经过训练后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所致。笔者认为:肌纤维类型可以相互转变似乎更加符合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并指出肌纤维类型的转变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具有量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并同时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导致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刘易斯为代表的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100 m跑速度曲线的"双(多)高峰"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话题.以往的研究,很少从运动员的步态、中枢热力学疲劳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100m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双(多)高峰"速度节奏不利于能源物质的合理利用,不符合短跑的运动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疲劳时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均有下降。本文观察了30名受试者在70%等长收缩时MCV和MPF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工作开始时股外肌MCV数值为5.11±0.59米/秒,MCV数值的差异可能在于不同受试者肌纤维类型的不同比例;MCV在等长收缩过程中逐渐下降,在疲劳时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可认为MCV下降是肌肉疲劳的反映;疲劳时MCV下降与MPF下降有较密切的关系,提示MCV下降对MPF下降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国际大赛上取胜,800m跑运动员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它时常要求运动员在高乳酸的状态下持续训练以改变步频;同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冲刺能力。800m跑能力的获得需要短时、高密度负荷,丰富的快速收缩肌纤维和充足的无氧供能。优秀800m跑运动员的成才取决于先天肌肉成分和专门的能力结构(图1略)。基于以上因素,在培养优秀800m跑运动员时,应首先考虑速度型和速度力量型天才运动员的肌纤维结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运动员在经过一段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训练后,快肌纤维可转化为慢肌纤维。因此,优秀800m跑运动员的训练结构应顺应比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世界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200m跑的速度分配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我国运动员在200m比赛中合理的掌握好速度分配,充分发挥竞技水平,提高运动成绩。研究对象为参加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200m决赛的7名运动员。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加速跑的距离和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的时间。1.100m跑过程中,加速跑的距离多长为宜。我们主要通过三点判断运动员加速能力的优劣:速度最高点的高度(低水平运动员低于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出现的位置(低水平运动员早于高水平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所消耗的时间。从100m跑加速段的运动学特征看,无论水平高低,大多数运动员均是在30-60m段达到个人最大速度。然而,加速的质量(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