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开幕时,这句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也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传播到全世界各个地方,然而,正如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所说,文化即传播,传播也即文化,"同一个世界"举办的奥运会,在文化分野下的社会中传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呈现。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世界给我一个机遇,我还世界一个精彩.当时针指向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春雷般的缶乐声中魄拉开序幕,以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盛情欢迎四海宾朋,把一席精美的文化盛宴呈现给全世界亿万观众.……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北京奥运会前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形式的分析入手,结合我们所傲的"北京奥运会传播效果"的问卷调查,开展奥运会民族文化传播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刘斌 《新闻界》2008,(2):81-82
本文认为,根据以往奥运会东道主的成功经验,北京奥运会应重点向世界展示的中国文化符号分为四大类:行为符号、实物符号、言语符号和颜色符号。  相似文献   

6.
韦钰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25-226
第30届英国伦敦奥运会圆满地划上了句号,在这届永恒的盛会上,萦绕我们心头的除了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运动健儿的奋力拼搏,还有精彩纷呈的开幕式表演,它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英国文化和价值观.本文将对中英两国文化进行简要对比,并从平等、创意两个方面对开幕式所展现出的英国文化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奥运会图书馆的体育信息文化传播中具有专业优势,其与奥运会图书馆的奥运会服务工作相结合,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理论价值.2008年北京主新闻中心奥运会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及体育文献信息服务功能得以完美结合.奥运会图书馆的体育文献传播具有社会导向和社会整合功能及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孟勇 《青年记者》2012,(12):12-13
中国新闻媒体,在2008年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任务,通过新闻传播为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报道,虽然地域和国度变迁,但传播体育文化这个关键之处,并无改变.而且由于时间空间的差异,必将呈现出一系列体育文化的新内涵、新亮点、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成了过去,但它展现给世界的美好和美丽却依然留存在人们心中。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对每一届奥运会,我们要运用图片摄影及影视摄影的手段把它记录下来,使奥运会的历史得以保留,文化得以传承。林毅作为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图片总摄影师,就是保留北京奥运会历史的参与者之一。他承担着开闭幕式所有图片的摄影工作,为传承奥运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主旨和基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人文奥运"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奥林匹克主义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在奥运报道中应该体现和谐理念,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沈小乐 《新闻界》2014,(4):40-44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我国曾长期促进武术进入奥运会,但效果始终不明显。本文认为,一味强调武术进入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化自卑,而切实开展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才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推进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才能真正把武术的精髓传递到全球,促进世人全面认识武术,在此基础上,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难度也可望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2.
每一届世博会都为世界呈现着创新的精彩。百年企盼、八年筹办的上海世博会注定与北京奥运会一样,将在世界大型活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由中国主唱的盛会不仅创造出参展者最多等世博史上诸多第一,而且它还承载着绚丽的文化理想,成为全球文明盛典创新和传播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3.
齐铁偕 《新闻记者》2008,(10):14-17
罗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世界上不会缺少新闻,只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而对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记者来说,体育新闻的激增并不意味着文化新闻的缺失,只要有一双善于再发现与再挖掘的新闻慧眼,一样能写出不同一般的佳篇.  相似文献   

14.
向阳 《新闻爱好者》2010,(1):156-157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终于在2008年8月8日盛大落幕。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尤其是点火仪式一直以来都成为全世界观众最大的期待,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意、容量巨大的中国元素和壮观的画面气势,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热烈好评。路透社记者吴健发表分析文章说,创意出众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独有文化.已获得世界媒体狂热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郭瑞军 《大观周刊》2012,(37):21-21,6
奥运开幕式历来都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更是一个国家体现本土文化的最好时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呈现。危口意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天亮点.其中透视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17.
陆虹  邹阳 《中国记者》2012,(9):91-92
视觉识别系统发布引发各方争议 视觉识别体系(Ⅵ)是历届奥运会主办方的官方规定动作,它因对受众识别静态呈现的特质而被广大民众热议. 2007年伦敦奥运会发布会徽,这个由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奥林斯(Wolff Olins)设计,可更换四种颜色、类似明艳的七巧板图案"2012"数字变形体,将同时作为伦敦奥运会的残奥会标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会徽图案引起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8.
秦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11-212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电视的数字化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媒体可以代表各种媒体,而各种媒体可以利用数字化向人们呈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在这些现象的变化过程中,电视文化也在发生自身独特的变迁和重构.本文从电视的角色变迁和多元融合两个方面阐释了数字化语境下电视文化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石爽 《新闻传播》2010,(3):81-82
奥运会会徽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已成为每届奥运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都会设计一种特殊的符号——海报或会徽,表现本土文化和奥运文化或相关主题,它将不同的元素融合起来,组成一种能表达确定含义的、便于人们识别和记忆的符号,表达一种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受全世界之托,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是奥林匹克的光彩;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北京奥组委在奥运史上首次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将奥林匹克运动和北京历史文化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