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犯罪 ,我国法律规定了证人作证的绝对义务 ,然而从价值平衡的角度、人性化的角度、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 ,证人免证权的建立将是实现证人权利保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证人拒绝作证权是世界许多国家刑事诉讼立法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封建法制中也有所体现。而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立法规定证人负有作证的强制义务,仅部分亲属有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权利,至今尚未确立系统的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证人拒绝作证权的存在,是刑事诉讼法律价值多元化和社会利益权衡的结果,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因此我国刑事诉讼应当在借鉴古今中外法律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享有证人拒绝作证权的主体范围,以及拒绝作证权的行使和限制等方面作出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质证制度在立法规定、操作规程、实施保障等方面存在缺陷,致使质证权落空。应在我国宪法中增设质证权条款并完善相关刑事诉讼配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问题,保障刑事被告人质证权的突现。  相似文献   

4.
万红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1):137-139
证人作为重要的刑事诉讼参与人,其作证行为首先体现为义务,同时证人也应该享有相应的权利。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看,证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庭审阶段都存在着不愿作证或拒证现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规范证人作证制度:规定证人拒绝作证权,确保证人的特定利益;规定司法机关告知证人有获得帮助和保护的权利;规定证人享有经济补偿权;规定证人的人身保护权;完善相关法律,依法追究无正当理由拒绝作证的证人的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为新的审判方式的内容,不仅符合当代世界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也是实现刑事诉讼基本任务和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来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尚不属完全空白,但这些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因此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深化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及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律师职业免证权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律师职业免证权,使得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面临很大风险,律师经常面临在遵守职业道德、保守当事人秘密与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的两难困境中艰难抉择.为了让律师真正充分地履行职责,真正实现法庭上拉辩双方的平等对抗,立法上有必要明确规定律师职业免证权,以彻底解决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建立证据法的呼声日趋高涨,许多学者从宏观上分析了建立证据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这里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并论证了在我国证据法中建立证人免证特权制度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传统、从比较法角度提出建构我国证人免证特权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作证、不出庭的现象严重。观古今中外立法例,从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角度出发,赋予特定公民以证人作证特免权,有利于改变证人拒绝作证的现状,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构建我国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应制定好适用的原则与范围,并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以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与法院庭审改革所推行的当事人主义和直接言词原则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司法所追求的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立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刑事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并指出在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矛盾焦点在于证人权利义务的平衡和证人保护制度建设上,并对刑事证人两项主要权利即安全保障权、经济补偿权和依法免证权的设置和完善提出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院裁判对后诉案件具有预决效力,进而使得当事人免于举证的理论基础——既判力,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且从既判力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都存在诸多不当,故法院裁判预决的事实作为民事诉讼免证事实存在正当性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诉讼制度没有近亲属和特定职务人员拒绝作证权的规定,不利于维护家庭伦理和职业操守。设立证人拒绝作证权有利于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过度侵害。我国设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要使免征人范围不宜过宽同时要完善相关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12.
建立完善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既是证人自身安全保障的需要,也是国家规定证人作证义务的逻辑结果,更是公民宪法权利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维护证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证人出庭作证,有效地发现和打击犯罪,进而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刑事诉讼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证人保护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尚属空白,因此对其理论基础相关问题的梳理,是合理构建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证人①拒绝作证是一种权利,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均对此作了法律上的规定,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未有涉及。但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考虑,我国都应设立证人拒证规则。本文从该规则的合理性、中外立法概况以及如何构建这一规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我国司法实践及《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出于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价值考虑,现代民法中规定了雇主责任制度.雇主追偿权作为雇主责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两大法系的广泛认可.这一制度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协调雇主、雇员、当事人三方利益关系,亦可促使雇主责任制度价值顺利实现.我国2010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在第34、35两个条文中对雇主责任作出了规制,但在雇主追偿权制度上未作明确规定.本文从雇主追偿权的理论基础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论证雇主追偿权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并对我国这一制度的现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用社会学、伦理学的方法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一种尝试,通过探讨和分析刑事诉讼中一些特殊证人如夫妻、父母子女等亲属作证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及负面道德影响与对司法追求真实所实现价值的比较,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授予夫妻、父母子女近亲属等人有限的拒绝作证权所实现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他们作证而实现的司法追求真实的价值。本文对我国的相关法律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议,建议我国诉讼法应赋予这类证人拒绝作证权,以实现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折射出目前中国刑事诉讼的种种弊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缺陷、司法实践中存在误区、证人保障机制缺失和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只有对我国一些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才有可能解决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立法中都存在,而我国并无专门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文章认为,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有利于解决取证难与司法资源不足的矛盾,鼓励证人出庭作证,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应遵循一些特殊原则,并应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及运行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8.
“作证难”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导致“作证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忽视证人的经济利益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由“作证费”现象引出证人经济补偿制度,从经济学和法理的角度对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展开论述,并基于我国现行立法中对证人经济补偿规定的欠缺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证人经济补偿的接收主体、费用承担者、范围和标准以及程序设置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国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尉兰琴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大义不灭亲”——试论犯罪嫌疑人亲属的拒证权》一文中指出,亲属拒绝作证制度也称特免权,是以证人拒绝作证权为基础的有关证人的范围、拒绝作证的内容等一系列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制度。这一制度在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盛行。我国大陆到目前为止尚未设立亲属拒绝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亲属免证权本应为"亲亲相隐"传统观念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但现行刑事立法,不仅在程序法中没有确立此原则,而且实体法中个别罪名之设置更为其之确立带来诸多阻碍。亲属免证权对亲情伦理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确立必须从程序法与实体法两个方面推进,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