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亮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45-146
数词“三”不仅具有语词意义,而且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从这三个层面对《论语》中的数词“三”进行解读,以此说明为什么数词“三”在上古汉语中被如此频繁而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文化里数词“三”不仅有着原本的概念意义,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以语言学、文化学、翻译学等学科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来论述神秘数词“三”在汉语中的特殊用法及维吾尔语翻译。  相似文献   

3.
汉英数词及数字文化的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作为音、义结合的词语单位,是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表达与应用在汉语、英语中各有特色。我们对比研究汉英数词的异同,探讨解析汉英数词的文化内涵、数词情结,汉英数词的翻译以及网络数语等问题,有助于了解汉英数词丰富的日渐更新的引申意义以及特有的数字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理相通。像领会数学题意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一样,学语文有时也要用到数学知识。古汉语数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特别是几个数词连用时,往往表现为或加、或减、或乘、或除的关系,理解时必须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才不至于误解文意。下面对此作些归纳和分析,以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一、相加关系几个数词连用,大数在前,小数在后,中  相似文献   

5.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解答“比多比少”及“倍数关系”应用题,就必须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及见倍数就乘的思维定势。如:果园里有桃数48棵,杏树比桃树少12棵,杏数有多少棵?首先找出相比较的两种数量,并找出“比多”还是“比少”;正确找出大数和小数。最后看问题: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已知大数求小数,用减法计算;已知小数求大数,用加法计算。上题的关键句是:“杏数比桃树少”,即杏树少(小数),桃树多(大数),而且桃树(大数)是已知的数(48棵),否数(小数)是要求的数,求小数就用减法计算。?他探杏树桃树果园里有桃树48棵,比少…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汉语史词汇发展及词汇所具有的文化涵义的角度对汉语数词“一”进行综合分析、考察。数词“一”的文化解读对于更全面、科学地认识汉语数词,增强人们文化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第二语言教学都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老师: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实际上是比较两数多少的一组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或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已知小数,和大数比小数多的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则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比大数少的数,求小数。 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接受困难,把它们分开编排。  相似文献   

9.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双”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并不指五种光和十种颜色,“五”和“十”只表示多的概念。而有些原义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维语复合数词的结构对比出发,针对学生数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分别指出各类复合数词的教学要点和教学方法,阐述了汉语基本数词、汉语多位数的理解和表达、0的读法、分数小数等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含有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翻译这些数词时需要区分数词的实指与虚指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量词是汉语的特色。汉语量词除了表示具体的数量外,还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也就是社会赋予它以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等。本文从文化意义角度讨论汉语量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数词的非数目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词的本义是表示数目和次序,而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数词的使用经常越出了数词的本义而赋予数词众多的非数目义,本文对数词的非数目义作了大致的分类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略论汉语中含数词“三”的缩略语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汉语中含数词“三”的缩略语的形成特点和数词“三”的文化内涵 ,并通过大量实例探讨了含数词“三”的缩略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刘畅 《教学随笔》2016,(3):142-142
在当代文化潮流下,人们所熟知的“二”已由单纯的数字义引申出“次等”义,又衍生出“愚笨”义而后发展出“呆萌”义,本文主要对“二”由一个数词发展为一个形容词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探讨“二”在当代社会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熠熠生辉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在语言交流中还有修辞意义,可用来比喻或夸张,使语言表达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意义,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比如英语习语“one in a hundred”相当于汉语成语的“百里挑一”;英语习语“in two sand threes”相当于汉语成语的“三三两两”。本文拟将数词在英语习语、谚语中的种种妙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七”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词。该文以《说文解字》对“七”的阐释为出发点,以数词“七”在汉语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料,探讨了数词“七”的阳数和阴数性质,揭示了其深蕴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特质,证实了“七”抱阳而负阴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英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们英译时需考虑数词的实指与虚指情况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否则难以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我们认为,无论在普通文体还是科技文体的语篇翻译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数字成语的外延及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的对应数词却难以传递汉语数词的信息。笔者试比较成语中的数词与汉语数词在比喻意义上的差异,探讨汉英翻译如何弥补相关的文化空缺,指出由于英语数词的对应比喻意缺失,译文只能舍弃原文的优美结构和主动比喻而求得原文基本信息的传递,所以汉英翻译不可能使译文保持原文的丰姿。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数词的虚指在不同的语境中经常失去其基本的数字含义,而被赋予一种隐含的文化意义。从数词的主要翻译方法入手,文中引用大量例子来介绍直译、改译以及意译在数词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