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衰微,现代文学理论范式开始形成。促成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西方现代文学理念,二是仿西方文化而来的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体制,三是现代性质的文化传播媒介。这三种因素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形成,意味着中国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文化秩序的兴起,也标志着传统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模式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
夏志清与普实克在1960年代初就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展开了尖锐的笔战。本文认为,夏志清反驳普实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出自挑战权威以确立自身地位的心理;二是方法论和价值评判标准的争论。讨论两人的这场笔战对今天的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书写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夏志清(C.T.Hisa)和普实克(Prusek)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开始对晚清到当代的中国文学和文化动力论进行广泛的研究考察,由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采取的历史立场和经受的理论训练方面,这两个学者迥然不同。夏氏的分析是以盎格鲁——美国传统的新批评  相似文献   

4.
古典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承上启下,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古典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基础,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走过了长远而又曲折的历程。本论文对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简略梳理,总结了研究中得出的经验,以期对古典文学学习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汉语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历史悠久,并在近现代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汉语文化的传播内容主要分为:汉语言教学、文学作品和现代传媒艺术三个部分。汉语教学推广的时间久,且深入泰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作品传播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小说为主,近现代文学作品影响较为有限。中国影视作品在泰国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自我调节学习是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有重要影响。其中,时间性是理解学生如何调节学习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线学习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如何激活,如何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提出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框架,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不同类型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差异,从变化类型、时间特征和时间模式三个维度分析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的动态变化与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框架能有效识别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和差异;(2)表现好的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阶段性交互作用较强,调节效果较好,时间模式适应性调整特征突出,特别是计划有效性、监控作用方式和评价后的调节倾向方面。研究拓展了隐马尔可夫模型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应用,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研究发展具有理论和方法意义,为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1919年到1949年是现代文学顶峰时期的30年。现代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它产生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转变之时,广泛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五四文化时期,纳兰词在新的观念和方法指引下,有了全新的面貌,从此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的介绍,结合作品对纳兰词的艺术分析以及现代文学对纳兰词的研究三个方面解析了纳兰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应该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以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之始,这是因为晚清小说已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但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中得到进一步体现与发展的性质。本文将从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探订晚清小说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晚清小说的现代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不仅以外在的形式而且以内容语义的内在统一性来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篇幅大大缩短从而出现单一情节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采用第一人称个人叙事方式,是晚清小说的创新;在叙事技巧上,采用倒叙的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心理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历史小说的解构与重新生成--鲁迅与罗贯中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史诗般气魄的《三国演义》凝塑了罗贯中历史小说创作的大家角色。《中国小说史略》梳理了古典小说嬗变历程,也奠定了鲁迅是现代文学拓荒者和传统文学梳理者的身影。由于熟知古典文学的脉络和传统文化的经纬,他与其他“五四知识分子一同加速了古典文学的现代  相似文献   

10.
1840年西方的入侵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开始。1840年既是封闭的、完善的、僵化的古典文学的终结,又是开放的、杂乱的、新生的现代文学的开始。中国文学根据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的对立,从第一个层面上可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两大文学系统。由此,广义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从1840年的中国文化背景说起,而中国现代文学的下限至今仍是一个未定的开放的文学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经验的一种有力的凝聚和重要表达。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与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终贯穿民族—国家这一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关系形成了新的表述,并且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重构。与此同时,“家族小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的关系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经验的一种有力的凝聚和重要表达。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与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终贯穿民族一国家这一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关系形成了新的表述,并且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重构。与此同时,“家族小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人、家、国的关系的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3.
普实克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在富含自由因素的左翼立场上,将革命化的价值系统与自为的审美精神、宏大的史诗精神与个人主义的抒情气质、激进的现代意识与对传统的丰富理解,结合为独特的理论形态。其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启示,展现了左翼文论所可能的开敞维度和深刻向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英雄无父"母题是古代民间叙事史诗中的一个共享性的母题。它在中国叙事文学中被大量运用。从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到当代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它不只是叙述着故事,同时也对塑造中国文化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试图从"英雄无父"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生与演变中,找出中国民间文本被规约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创作的发展必须以语言的进步为前提。新时期以来,受创作的拉动和“语言的自觉”的启迪,新时期作家在语言探索方面倾注了大量收血,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个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大力开掘其潜隐表现功能,其二是通过学习、借鉴文言和品语中的有生命的东西,丰富与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经过众多作家的努力,在今天文学语言已明显语言拉七了距离,语言的自指功能被凸显出来,也出现了语体和语言风格的多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材编写已经进入"地方割据"的"战国时代"。随着高校教材自编的频率和速率的加剧,本来在"针对性"方面颇有优势的自编教材,却没有太多的作为。论文基于参与教材编写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从三个层面揭示了现当代文学史教材在教"书"与教"学生"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鸳鸯蝴蝶派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批判和贬斥,作为新文学的对立面出现在文学史著作中。实际上,从文本看,鸳派小说在主题、倾向、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和整个社会追求现代性文化语境发生了联系。同时,鸳派小说的现代性也与文本之外的一些因素有关,即文学赖以生存的、影响文学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也就是文学的“生产”体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于“小说”的概念至今没有确定的内涵,争议颇多,进一步进行分类和类型研究存在诸多难处。因此,用今人“小说”的概念提出“谐谑”这一类型,无疑是有争议的。笔者通过对汉画像石和汉代陶俑以及史籍文献的考察,探讨“俳优小说”的内涵,对“谐谑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认为其当为具有谐谑性、故事性的散体书面文学。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前后的新诗,在近百年历史中,出现了众多的诗群或流派,“直接抒写”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汉语诗歌的写作理想。它作为一个诗学理念由来已久,但作为汉语诗歌真正的内在推动力,一直没有被系统地予以揭示。它是新诗叙述策略转型的重要表现,也是每一个时代“文学自觉”的反映。文章旨在对中国新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抒写”理念进行探微,继而为新诗的诗歌理论建设添砖加瓦,也为新诗的创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