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教育部门只负责学校人才培养,劳动部门只负责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但现在,韩国已制定了一套教育和就业全面协调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教育活动是一种生产活动,学校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在学校中通过某种教育活动改变劳动力的自然素质,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不同级别的专门的劳动力。毕业于不同专业的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保证。目前 ,加快发展高级技校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 ,为社会培养智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其他高层次管理人才 ,是摆在各级教育和劳动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要发展高级技校 ,政府、学校主管部门、企业就要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发展”的原则 ,加强对高级技校工作的领导和政策扶持。一、高级技校是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基地高级技工学校要坚持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 ,面向城乡招收技工学校毕业生及其他具有中级技术水平的职业学校毕业生 ,也可招收具有同等…  相似文献   

4.
<正> 高中后教育体系,由高中后教育的对象、目的、任务来决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培训体系。一是高中毕业生(包括转业军人,接班顶岗人员)职前培训体系;二是高中毕业就业后(包括在岗职工高中毕业的)的职后培训体系;三是技校、中专毕业在职职工的岗位或专业合格证书培训体系;四是大学专科毕业岗位或专业合格证书培训体系。这四种培训体系的建设工程,在城区要由以下六种办学来进行施工。(1) 劳动部门办学,进行职前培训和岗后通用工种培训。高中后的职前培训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及转业军人,分招工培训和工作转岗培训。但劳动部门的培训都应限在对工人的大面积的培训。职前培训可以由劳动部门组织报名,审查入学资格,委托职工中  相似文献   

5.
学校工作艰辛繁重、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如何掌握学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千变万化抓规律,千头万绪抓决策”。 一、学校决策的特点 1.学校决策必须着眼于育人,统一于育人。作为学校工作中经常、普遍存在的教育决策活动,是与培养人的教育目标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决策必须着眼于育人,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体现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此外,决策的过程。也是影响学校工作的诸方面人员统一认识的过程,没有认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一九八一年开始,苏州市区的职业中学已连续有四届共三千六百二十二名学生毕业,经劳动部门的推荐,录用了三千六百人,录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基本上做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四满意”。  相似文献   

7.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用工状况与毕业生理想等方面存在差距,极易产生就业挫折心理。为此,高职院校、劳动部门、毕业生个人等应协同合作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消除或缓解就业挫折心理,进而提高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状况,所以,中职学校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家长有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内在要求、权力、义务及能力,社会民主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可能。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模式主要有审议模式、过程模式、决策模式。为保障和促进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学校要有意识地选择有决策能力的家长,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建立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组织,明确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职权与分工。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高度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该校近3年受助贫困生毕业后心理状况展开调查,对比分析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毕业后的心理特征及成因,从学校、学生、家庭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职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亢小峰 《教育》2011,(34):27
在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校外实践"名正言顺"地融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这两股力量融为一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和校园生活。然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校外实践效果的评价又将如何进行呢?列入毕业标准问题多《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加强学生校外实践,不论是学校,还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表示了赞同,但提到要纳入毕业标准,要有课时、要考试,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态度便发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学校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成为全社会都在议论的话题,热度空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环境、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得青少年的教育面临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一、教育合力的理论思考1、中学生的环境结构分析中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三个,即学校、社会和家庭。因此说学校、社会和家庭构成了中学生存在和成长的客观环境。学校是影响学生的重要环境。学生由小学毕业进入初中,直至高中毕业,要在中学里生活六个学年,进来时满脸稚气,毕业时已风华正茂,这是人生中蓬勃发展的第二个高…  相似文献   

13.
技工学校学生与中学、大学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将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反之,会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正如劳动部门的领导所说:多办一个技校就少办一所监狱。可见对技校生的引导教育是多么重要,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办学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有三种类型: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主要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苏联办学经验的结果。其办学体制是:中专由国务院各业务部门主办,由教育部门为主进行综合管理,经费由各部门行政事业费中支出;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主办,以劳动部门为主进行综合管理,经费由厂矿、企业税后留利中支出。中专培养技术员,属干部编制,由国家人事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属工人编制。由劳动局管理。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实行免费…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高密市技工学校近年来调整办学思路 ,以“面向市场 ,贴近企业 ,服务就业”为办学指导思想 ,紧紧把住市场、企业脉搏 ,着力培训复合型、技能型、适用型人才 ,使毕业生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抢手人才。近几年 ,学校通过改革办学机制 ,强化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培养 ,采取学生在校立足本专业基础上 ,选修其它专业 ,微机课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 ,并以学分进行累计 ,所修专业技能操作经考核达到国家规定的技能标准 ,由劳动部门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 ,能够同时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几种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使他们有了尽可能多的…  相似文献   

16.
师专生从教思想教育应该跳出由学校“独家经营”的旧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机制.时间上应延伸到从学生报考师专到毕业走上教师岗位后的全过程.空间上则应对师专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变封闭的学校小教育为开放型的学校大教育,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整体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由此形成师专生从教思想教育新的时空观,为促进师范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53年,为加快技术工人的培养,当时的政务院决定由劳动部门对全国技工学校实行综合管理。1964年,考虑到招生等实际需要,技工学校由劳动部划归教育部主管。1978年,重新划归劳动部门管理。至此30年来,尽管争议不断,但是技工学校与其他职业学校分而治之的格局一直保持未变。  相似文献   

18.
一、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取消了计划分配体制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成立的就业指导科主要承担着对本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任务。如 :与政府机构、劳动部门及用人单位密切合作 ,与社会就业中介所服务组织广泛联系 ,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 ,组织供需见面会 ,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等 ,力求使本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岗位 ,畅通出口 ,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声誉 ,从而达到“物畅货流”的良性循环。不可否认 ,就业指导科的成立 ,是开拓学生就业渠道和建立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在与用人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学校管理:涵义与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学校管理普遍采用科层制组织形式,学校政府化倾向严重,学校领导官员意识浓厚,严重妨碍了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服务型学校管理模式坚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采用弹性管理机制,重视决策的民主参与,加强学校组织成员间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和对话,从而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学生一毕业就会踏入到社会中,成为生产者或者是管理者,在学校中,学生很少存在了解企业的机会,很多毕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融入社会中,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因此在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政治教育等,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分析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重点研究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专业的渗透,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