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太阳升起一竿高了,他还在“爬格子”。“别写了,吃饭吧!真是的,星期天也不得好过!”她说,“我上班了,别忘了给我要支肤轻松。”她走了。他一坐就是一晌。她下班一进家门,看见桌上的饭菜原封不动,顿时怒从心中升起,问:“药呢!”“药……”他这才恍然大悟,说:“噢,忘了,下午给你拿去。”他怕吵起来影响不好,就压低嗓门说:“下午一定给你拿药,一定。你先休息,今天中午我做  相似文献   

2.
倪匡 《出版参考》2009,(8):38-39
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随便的人,就是广州人讲的“煮来你就吃吧”那种人,什么都无所谓。不喜欢争输赢,人家下棋争个你死我活的,为了一个棋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自己认输就好了嘛,又有什么关系。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知道奖励我什么东西,买了一支好钢笔给我。我哥哥一看就喜欢,我说你拿去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特别喜欢:非要不可的。女人也是这样。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说最首要的条件是她要喜欢我,她不喜欢我,我喜欢她有啥用?  相似文献   

3.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4.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5.
老话说:露多大脸,现多大眼。 现代格言是:现多大眼,露多大脸。 就说陈村吧,好端端一个大作家,本来蔫不出溜挺有料的,怎么突然变得指东打西挥斥方遒起来,先是披露卫慧早年间跟他说想入党,现在火了,就像“一个孩子第一次吃到肉,忍不住要告诉全世界:我吃肉了,我吃肉了。”棉棉挤兑卫慧说她不过是个乡下妞,净拿不入流的东西当世界名牌。这也就罢了,陈村却拿  相似文献   

6.
我去出差,住在省城的一家饭店。晚饭后有人敲我的门,我去开门,进来的是一位山村女教师。这是一位20来岁的姑娘,浓眉大眼,梳一条齐腰长的辫子,又黑又粗,扎一根红头绳。看多了城市的妖艳,再看这位朴实的山村姑娘,犹如推开窗户迎来一股新鲜的空气,浑身一阵清爽。我知道全省先进教师大会在这里召开,我就是专程从京城来采访这次大会的。“记者老师,求你一件事,你一定要帮帮我。”她有点拘束,看样子非常着急。“请坐,慢慢说。”我说。我张罗给她倒水,她却抢先给我倒了杯水,恭恭敬敬端给我。坐下后她说:“我叫张秀花,是张家滩的民办教师,开了一天会…  相似文献   

7.
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2012,(48):102-103
提名理由她所从事的并非热门赛事,某种意义上讲,因为她,中国观众才知道了这个奥运会项目。她凭借天赋和努力,克服了先天的身体障碍,创造了又一项中国的奥运历史,而她赛场外的"国际范儿"也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标志。奥运夺金后,徐莉佳在混合区被外国媒体采访了两个小时,连湿衣服都来不及换下。"我之前就很幻想拿奥运会冠军,但我想全世界只要知道有个中国女孩拿了冠军就可以了,不要知道她是谁。"徐莉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还想过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奶奶今年90岁了,她有一个白色的软布小钱包,我小时候就发现她时常摆弄着看.奶奶舍得把家里的任何东西拿给我玩耍,唯独那个小钱包不行,至今我也没能细看过.多年来不管是她居住乡下老宅,还是随着我父母迁居县城楼房,总要随身携带着它.我曾多次试图索取这个小钱包,奶奶总会说:"给不得啊,这是我二哥留给我的念想."奶奶的念想,也就是我的二舅爷爷——抗日烈士付朝俊的遗物.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与张淑梅重逢时,寒暄了没几句,她从包里掏出了两个饱满红润的大苹果,说:“来,吃一个,这是临来前读者硬塞给我的。”就在当天,张淑梅参加了天津今晚报组织的“名记者与读者面对面签名售报”活动,喜欢张淑梅的读者听说她要坐火车进京学习,非要送她一兜苹果,推辞不掉,她就拿了两个。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28日一大早,从成都赶来的刘老师来到绵阳市档案馆,急迫地请工作人员把她昨天下午来电查询的职称文件拿给她确认。刘老师在确认查询结果就是她本人需要的文件后,非常激动地说:"本来以为我今天来这里,要耽搁上一天才能查到,所以起了个大早  相似文献   

11.
时间:1998年7月14日地点:电影院经过:那晚7点,当我准时赶到电影院门口时,她已等在那里了。都说让男孩子等是女孩子的一大乐事,可她却没有。我想,这是她的职业习惯使然吧。买票时,卖票的家伙瞅了瞅我们,自作主张地便给我们安排了情侣座。我心中窃喜,嘴里却对她说:"这会不会不好?"她只是瞟了我一眼,没有吭声。那晚的电影是赚尽国人眼泪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电影一开始,我便感觉到她处在一种激动、亢奋的氛围里。看到杰克和露丝在水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深情对白时,她开始小声的啜泣。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终于忍不住,伏在我的肩膀上痛快地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党委。他们看后都说:‘写得比较成功’,我拿给周围的同志看,他们都说不错。可是,当我把稿件投到有关报刊时,却给退了回来……”作者看了《新闻与写作》后,希望能帮助他找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秘书:“经理,青工小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社写稿,引起了某些人的风言风语。”经理:“写稿是好事,是无可非议的嘛,怪事就是多!”“有人说他署真名实姓。”“啊,那就不好了,分明是在求名嘛!”“听说他一次就拿了十几元稿费!”“唷,还拿稿费?原来他还有求利的思想!”“那还可不可以让他写了?”“当然可以!谁说不让写?让他马上就给我写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个叫约翰的人,左手和右手做事时常发生矛盾。左手拿东西,右手就阻止不让拿,左手要脱衣服,右手却非要穿。有一次,约翰生气,左手握拳要打他的妻子,可右手却去救他的妻子,不让左手去打。看到这里,我心中顿时产生“?”:此人为何  相似文献   

15.
要是谁事先告诉任飞儿这趟哈尔滨之旅会这样结束,任飞儿死也不会相信。昨晚的事像一条毛毛虫落在她心里,一想起来,又酸又胀又痛。 任飞儿回房间拿手机,桃子亲热地一定要陪着去,就在门中,她们俩同时听到一句匪夷所思的话。 “我是任飞儿的男朋友。”这句话竟然出自杨光之口。 想起当时桃子看她的眼神,任飞儿都有些心悸。 桃子一句话没说就跑了,拦都拦不住,而接下来和杨光的  相似文献   

16.
——罗正芳舔着干裂的嘴唇,茫然的望着看不到一点水分的土地摇摇头。可是她又说,宁愿让种子丢在地里,也不愿让种子烂在家里。——我问她:“你每年的学费多少钱?”她说:“40块钱。”“我翻了翻口袋,给了她60元钱:去交学费吧。”那孩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跪了下来……——“国  相似文献   

17.
“真有你的,山杉!”1988年初春,在中国美术馆三楼展厅,“白山杉南极考察纪行摄影展”上,我们又见面了。见了面,我就想捶她一拳。又一想,都不小了,干嘛呀!于是学会了收敛。两三年,我们没见面了。这次我才发现,南极一趟,山杉依然是山杉:没有流曳的风韵,没有拂人的妩媚。有的,只是她之为她的独特的蕴藉:平实、纯朴,永远地给你一种年轻的动感,永远地让你觉得,她,是“春天里的一把火”。我完全可以正儿巴经地问她:“去南极的念头因何缘起的?”是不是活腻味了,也想来点儿探险?”可我什么都没问她。我和她,一问一答显得多余。我甚至觉得:什么都不说,才是我们俩在一起的最佳意境。该说的,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全说尽了。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归来数月,笔下走过的 人物已有若干,但有一个人 总是欲写又罢,却又时时在眼前闪现。她就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美国洛杉矶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会长美籍华人李惠英女士。 说起来认识她纯属偶然,一位友好多次向我提及她,并介绍我们认识。我去拜访她的那一天,她给我讲了几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讲着讲着,她渐渐地沉浸进去,我也被吸引住了。我感到她真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我将这种感受表达了出来,岂料,这却又引出了她30年前的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五一节,妈妈拿了一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档案一与你相伴”征文活动的通知》给我看,我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嘛?”妈妈说:“想想10年前的五一,你在干什么?” 妈妈的提醒,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0年前. 那年五一,我还未满6岁,妈妈带着我到公园游玩,然后到一个文具店,她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本子和铅笔.吃完晚饭,妈妈对我说:“今天过得开心吗?”我毫不掩饰地说:“开心!”妈妈说:“那我们把今天的开心记下来好吗?”  相似文献   

20.
每到过年,却要心甘情愿地去挨饿受累,这滋味我不止一次尝过。哎!谁叫我是个记者呢? 拿前年过年来说吧,女儿买了一大批年货跟我说:“爸,年年你为我们操心,今年我上班工作了,哥哥也退伍回来了,你得好好在家过个团圆年。”我答应得挺干脆,可临时又变了“挂”:听说铁路分局党政工团领导年初一要驱车百里之外给抗洪抢险中立过功的大修段职工登门拜年。一听这事,我不禁“动心”了。凭记者的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