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在结构上均可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来诠释,其音乐的陈述与小说的叙事方式相吻合,在爱情主题的描绘中,抓住了小说中的"紫藤花"这一物象特征,进行了音乐主题创作.文章旨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的共性,从而达到细致而完整地演绎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把握其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金河王>是英国19世纪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的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金河王>中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浓厚的道德伦理思想和生态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章红 《考试周刊》2008,(22):194-195
华盛顿·欧文和陶渊明在他们最受世人瞩目也最受评论家好评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记>中,关注了相同主题,流露出两位作者对政治的不尽相同的相似态度.两篇佳作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想象丰富.同时,两位作家都抒发了对自然的挚爱之情,具有前瞻性地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和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康拉德在作品中对欧洲殖民者进行了无情批判,也对非洲人民表现出了同情;但作品所体现的主题及作者本身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张娟 《现代语文》2004,(9):15-16
2003年10月2日,瑞典皇家学院将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南非作家库切,其获奖作品为<耻>.伴随着库切的获奖,世界出现了"库切热",对<耻>这部获奖作品更是众说纷纭,毁誉参半.通过对<耻>的阅读,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多重主题的小说,它蕴藉丰富,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耻>之所以能征服诺贝尔文学奖的诸位评委,从诸多侯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概与此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敏 《文教资料》2008,(31):7-9
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相似文献   

8.
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不变讴歌的主题之一.<西厢记>和<牡丹亭>一为现实主义剧作,一为浪漫主义剧作,同是爱情剧的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9.
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和<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两部作品的作者及其作品的探讨和评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观点纷繁.笔者认为,<简·爱>作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着完美和理想.它遵循着道德规律来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它的真实远不如<呼啸山庄>那样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的复杂,<简·爱>归根结底是虚幻的完美,而<呼啸山庄>则指明了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孙凤龙 《考试周刊》2008,33(15):195-196
<雪国>与<边城>,虚无和感伤贯穿主题.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那种无力感造就了一种空虚,正是由于这种空虚才产生了作品里面的虚无,看上去是朦胧的爱情,可是这种爱情永远也没有结果.从爱情的失落中产生的虚无接着就造就了对于小说人物乃至联想到现实社会的伤感,并在感伤中达到了虚无和感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裴航>是唐代文学家裴铏<传奇>中的一篇代表作,爱情在<裴航>中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作者更加倾心的却是对神仙境遇的描写,神鬼神怪的事物几乎在<传奇>的每一篇作品中都出现,可见这才是裴铡最重视的题材.  相似文献   

12.
柯卉 《华章》2010,(18)
作为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戏仿,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本文试图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及主题四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以突出作者对传统认识方法所做的挑战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经典,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如今已成为显学.文章选取单篇作品<原道>进行分析,分别从主题、题材、结构、语言和写作风格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爱尔兰现代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力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的成功与贝克特使用的语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剧本也表达了人们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通过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语言对人物荒诞生活的揭示以及荒诞语言与主题的结合.可知荒诞语言这一叙事策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最后一部作品,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力作之一<幽灵之家>的主题无疑具有多解性.本文将从女性命运与男性欲望的关联,埃斯特万·特鲁埃瓦的人生以及全书的结尾等几个方面人手,试图说明:男性侵略性的欲望和由此带来的对女性身体和心理的损害是<幽灵之家>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金色笔记>中的人物的自杀情绪和自杀行为,隐含了莱辛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死亡主题.<金色笔记>中的死亡主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自杀意识与安娜的精神危机,自杀主题和爱拉的情感危机,自杀行为和汤姆的失明.通过对这些自杀现象的解读,从而说明在莱辛构筑的形式世界里个体生命在混乱的外部世界中求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伍员是中国古代久负盛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春秋战国以来,载录伍员事迹的史传稗说代不乏籍,敷衍伍员故事的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伍子胥变文>与杂剧<伍员吹箫>就是以伍员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说唱和戏曲文学作品.<伍子胥变文>是唐代敦煌文学敷衍这一题材的唯一作品,<伍员吹箫>是谱叙这一题材最有深刻思想意蕴、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现存杂剧.这两部作品虽都以春秋时期楚国伍员替父兄报仇的历史事实为素材,却由于作品文本体式与作者思想倾向、艺术功力的不同,在创作方面也呈现出了显著区别与悬殊差异.比较它们的异同,对深入认识和准确评价中国俗文学在唐元时代的演变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是20世纪描写上海民族资本家奋斗史和命运史的具有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模式上是借鉴了<子夜>的,但由于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部作品呈现出了左翼都市叙述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宠儿》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作品中的色彩的描写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不仅深化和充实了作品的主题,也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作品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高玉启 《文教资料》2009,(18):93-95
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对新文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思想成就与现实主义成就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山雨>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探寻构成这部作品叙事艺术的根源,提供一种解读与发现<山雨>乃至现代文学作品普遍性内涵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