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前后四次系统考察陕北石窟的基础上,以明代石窟碑记题刻资料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明代石窟的功德主身份及修窟原因。陕北明代石窟功德主大体分家族、十方、军户、官员,他们参与修窟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着眼于现世利益,为求福报而捐资施财修建石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后四次系统考察陕北石窟的基础上,以明代石窟碑刻题记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明代石窟的开凿过程、工匠类型、庙产经营和开窟背景。认为陕北明代石窟的构建所费工时长短不一,工匠种类多样,分工协作完成石窟的开凿、造像、彩绘等工作。寺院经济主要来自接受布施和经营庙产,具备一定规模。延安地区明窟主要体现宗教实践的延续,榆林地区的明窟则与军事防御城寨伴生中获得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明碑是炳灵寺石窟中仅存比较完整的古碑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是研究炳灵寺石窟和古代河州地方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大明碑的研究,揭示炳灵寺石窟在明代以来的重修历史和发展脉络,探索明代时期,炳灵寺与周边主要寺院之间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述元明以来藏传佛教在炳灵寺传播演变的历史和明朝政府对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治方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X-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LM)的方法对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对比讨论了三处处石窟颜料的种类和特点,特别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解读花山石窟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石窟内凿痕考察、石窟与古建筑岩性鉴定及比对,并结合史料文献考证,论证了花山石窟系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徽商鼎盛时期由于大兴土木、先民开采石料并进行初加工的古遗址。  相似文献   

6.
近期炳灵寺石窟发现了两块有铭文的明正德年间的方砖,通过对正德砖和保存在第146窟明正德十二年所立的《大明碑》以及洞窟内的有关明代题记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炳灵寺石窟从明成化到清同治时期四百余年的重修情况。  相似文献   

7.
白佛堂石窟开凿时代确切,保存完整,体现了明代中晚期民间的雕造风格。白佛堂石窟,无论雕刻技法,还是所蕴涵的宗教内容,对石窟寺考古、宗教信仰和雕塑艺术的研究都是极好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永平 《家教指南》2001,(3):182-184
庄浪石窟为陇东庄浪县境内16处石窟的总称,是陇东地区比较重要的一处石窟群。初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唐、宋、元、明 至清诸代,形成了今天的八大寺群:云崖寺、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朝阳寺、金瓦 寺和佛沟寺,另有木匠崖、三教洞、殿湾、店峡、陈家洞、石窑河滩、红崖湾等多处石窟群 。计有窟龛99个,石造像25尊,泥塑128尊,壁画60多平方米。庄浪石窟自北魏初步形成以后,于北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明代臻至极盛,以明代艺 术之精美而在全国石窟中独树一帜,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这些石窟比较分散,大 …  相似文献   

9.
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岩唐代造像的尾部千佛山中,有一处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优秀石刻——金像寺,它是乐山明代造像的代表作,不仅从佛像组合排列,雕刻技艺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并融和了禅宗和密宗两种造像特色为一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面观音石窟气势宏伟,造像石窟完整精细"色彩装饰华丽",反映了明代乐山造像最高水平。研究金像寺石刻对了解乐山佛教造像,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陕北一带原属北宋统治区域,金灭北宋之后,金代统治者取得了该地区的统治权,金朝统治者对佛教基本上保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继续开凿、续建石窟寺。志丹城台寺石窟就是历经宋、金两朝完工的特大型石窟,之后又经过多次重修。该石窟保存的宋、金、明代题记至少有65条。这些题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即对该寺所存题记逐一识读,并分析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窟艺术自北魏迄盛唐,多有模仿之迹,至宋代而成为真正的佛教艺术。宋代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世俗性、含蓄端庄、重细节刻画。宋代石窟艺术在我国漫长的石窟艺术史上抹上了最后一笔耀眼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李庆勇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63-64,81
明代女官的来源:从身份上讲,一来源于民间女子或无夫妇人,二来源于宫女,并须具备一定的才德学识;从地域上看,明前期女官主要来源于南方,明后期女官主要来源于北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酌中志>、<明诗综>著录明代宦官诗十一首,其余多不成章.鉴于明代宦官提督湖广武当山达二百年之久,故在点校整理明清时期纂修的<大岳太和山志>时,又发现明代宦官咏武当山的诗作七首.现对这些宦官的生平和诗中涉及武当山的典故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6.
明代徽州里的编制与增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里甲制的研究是明代社会经济史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主要针对明代徽州里的编制及其演变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其一,徽州的里,从最初编成到万历这段时间内,相当数量的里慢慢消失的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明中期以后里甲的崩溃,而是反映了明初里的整顿。其二,明代徽州里的改编是在大造之年进行的。和其他地区一样,户数的增减,成了决定里的产生和消灭的根本原因。其三,在整个明代,徽州也不能脱离里甲体制的变化压力。不过,到了明末,徽州里改编的主要倾向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仅从里甲编制的侧面来看,徽州通过里的增减方式,终于缓解了其内部变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逐步兴起的中国工商业,经明初作了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后,在明中叶开始繁荣起来,它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市民商业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对当时各种手工行业如酿酒、绘画褙裱、园艺、织造、首饰制作等情况的描写,是明代小说在取材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了解明代时我国早期工商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学正变批评主要在古典诗学与词学两大维面展开:从诗学正变批评而言,明人主要从诗体正变与诗史正变展开了阐说;从词学正变批评而言,明人则着力对词体正变予以了辨分与消解。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清代文学正变批评的深化与成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20.
日本各大图书馆所藏明人别集中,有一部分是国内稀见的珍稀本古籍.其中所见明词,有助于《全明词》的辑补和重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