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和行为,是对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进行的确认。从行政行为针对的对象角度可分为抽象和具体行政相对人,从法律后果角度可分为受益性和受限性行政相对人,从行政主体应当履行的义务角度可分为普通和特定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2.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和行为,是对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进行的确认。从行政行为针对的对象角度可分为抽象和具体行政相对人,从法律后果角度可分为受益性和受限性行政相对人,从行政主体应当履行的义务角度可分为普通和特定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用不当会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因此,应加强对行政指导行为的监督,要求行政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给予行政相对人相应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我国事业单位法人,属于法律法规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民事主体三重身份。正确界定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有助于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高等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行为形式,尽管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但行政事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表明了其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侵害,进而决定了对其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进行救济的必要性。司法救济是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仍未能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我国应尽快解决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以达到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行政诉讼不同,行政公益诉讼旨在通过不特定相对人的起诉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免受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的侵害。从剖析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入手,对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及其主要制度的建立作出初浅的探讨,并给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解构与重构:我国公立高校与政府的行政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具有三种主体资格,即作为行政相对人的高校、作为民事主体的高校和作为行政主体的高校。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是基于高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与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关系。现实的教育管理中,高校与政府的权利(力)配置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高校与政府行政法律关系的变革应以“平衡论”为指导,通过法定的方式,使二者权利(力)义务的设定达到对应。  相似文献   

8.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侵权行为提起过诉讼,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和行政管理体制束缚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会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后行为。其原因不仅仅是当前我国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素养不高,更说明我国行政服务意识不强。要使行政机关的后行政行为不侵害甚至是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社会应该逐渐革除不良传统,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在后行政行为中,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向行政相对人倾斜。  相似文献   

9.
李赵奎 《教育与职业》2012,(30):178-179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文章从行政法的角度论述了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认为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行政法律关系,分析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各个要素,指出高校作为行政主体时所做出的行政行为均为外部行政行为,建议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并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从根本上保护作为行政相对人身份时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刘欣  叶昊 《培训与研究》2006,23(5):91-92
公务员在行政法中的地位,通过行政法关系体现。公务员在内部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完全不同。在外部行政行为中,公务员既不是行政主体,也不是行政相对人,而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代理人。但是公务员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主体地位。根据《行政监察法》有关规定,公务员的职务行为需接受行政监察。公务员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但与诉讼主体的主体地位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建生 《高教论坛》2004,(3):95-97,117
高等学校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双重行政主体地位:既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主体又是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12.
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手段,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为目的的一种职权行为。行政指导由于不具有直接强制性,使相对人有较大选择空间,体现的对其意志的尊重和行政管理的民主性。但是行政指导也有另外的一面;相对人信  相似文献   

13.
拥有强大权力的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政,以防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行政权的行使不仅要有法律依据,而且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实体行政法律规范正是借助程序的中介作用对行政行为予以约束和控制,依法行政的实质与核心是依行政程序法行政。行政程序法能将行政权力的行使真正置于法律规范的约束之下,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权益,提高行政效率。依法行政呼唤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4.
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创意权是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对于行政事务发展格局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预测性建议的权利。其权利主体虽然是行政相对人,但该权的内容却是公权范围内的权利,与公共行政权的行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包括制定管理规则的创意权、形成新的法律关系的创意权、构设社会机制的创意权、选择重大行政事务的创意权等基本范畴。设立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创意权有助于弥补行政法治价值、平衡行政法治主体、拓宽行政法治客体、实现行政法治内容。因此,必须确立行政相对人行政创意权的宪法地位,加强其行政立法保护及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行政契约是现代社会一种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广泛运用。行政契约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相互协商达成的合意,体现了契约的合意性、对等性以及意思自治性;另一方面,行政主体在契约中仍保有公权力的身份,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促成行政机关完成预期的行政目标,就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在契约中享有适度的行政特权.使契约朝着行政机关预期的方向发展。权力天然具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如果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没有受到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就可能导致行政主体滥用特权,行政官员腐败,损害公共利益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契约滑向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对行政契约中的特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中作出的与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无关的不产生法律效果的或只涉及相对人程序方面权利义务的行为。它大致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实行为、认知表示行为、行政协商行为等几种类型。我国对违法的行政事实行为主要规定了两种责任即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行政规划是在当代国家广泛采取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手段,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规划主体掌握的行政权力自由空间更大,权力者拥有较多的资源处置权,其势必对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法律的规制、为相对人提供较为完善的法律救济是我们在研究行政规划时必须要看重的问题,研究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对于行政规划的法治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及其在依法行政中起到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进一步提高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以逐步推动我国的行政法治进程,进行阐释。探讨了行政相对人在现代行政法中法律地位的重大转变和提升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行政相对人发挥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行政执法依据的涵义 执法,即法的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直接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特定的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其相关权利义务的行为。执法依据正是为了规范执法权和执法行为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执法依据,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据以作出执法行为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互动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行为的形成、行政行为的过程、行政行为的目的与客观效果的实现的一致性等方面采取互相促动方式,通过制约与激励机制,为实现公共利益与私益的最大化而由行政主体作出或由双方合意而作出的行政行为。按照互动程度不同,互动性行政行为分为成立型、过程型和激励型三种。可接受性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是互动性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互动性行政行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行为效力规则,在法律救济途径和承担责任主体等方面具有独立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