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晶晶 《文教资料》2010,(16):13-14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成长主题为框架,以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研究对象,对小说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的出走、困惑、顿悟进行阐述,揭示哈克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4.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汤姆和哈克两个形象.二人都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也开启了他们的成长之旅.所不同的是,在两位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上,汤姆从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到成长为社会栋梁,他经历了入世的过程;而哈克一直游离于社会之外,在认清社会本质后,他选择了出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一部公认的经典成长小说,小说主人公哈克独特成长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即不可教化--对"文明社会"的叛逆厌恶,唤起天性--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感悟,良心洗礼--对现实世界的大彻大悟,身心自由--对种族偏见的突破超越,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哈克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叶杨 《海外英语》2011,(2):190-191
在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和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许多评论家曾从不同角度分析过该作品,该文将从作品的语言及内容中的主人公角度进行尝试性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水的原型,阐述小说中水的女性意义、水的生命意义和水的道的意义。作为原型文化密码,水的影响力渗透于整个作品,撑起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文坛的黑色幽默文学可谓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马克.吐温时代。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尖刻辛酸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其中,马克·吐温从家庭与儿童成长关系的角度入手,揭露社会的丑恶与道德的伪善,刻画出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扭曲影响,堪称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李丽 《现代语文》2006,(9):91-9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简称《哈克》)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曾被厄内斯特·海明威评价为:“它是我们至今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作品。现代所有的美国文学作品都起源于这部书。以前没有一部作品,今后再也不会有任何作品会像它一样优秀。”(转引自王长荣,1996:26)。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美国内战前十三岁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简称“哈克”)不甘社会循规蹈矩的“教化”,和黑奴吉姆逃亡到密西西比的历险故事。作品对主人公哈克的描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而且寓意深刻。在实用的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指引下,我们…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1884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广受欢迎。该小说讲述了小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而哈克也成为美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的青少年形象。本文主要从原型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哈克的"英雄"形象,从"追寻"和"替罪羊"两个方面着重阐述哈克的英雄原型。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批评作家,同时又是幽默大师及儿童心理学家.本文着重探索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小哈克通过对黑奴吉姆看法及态度的转变引起的道德和心理成长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哈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李洪辉 《考试周刊》2009,(1):195-19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讲述了主人公哈克和黑奴吉姆乘木筏子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的历险经历。本文通过哈克的冒险经历分析了哈克的内心冲突、思想的变化及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朱娉娉  孙妮 《培训与研究》2007,24(12):39-40
语体计量分析是语体学中一种通过分析和统计语篇中的语体成分,从数量的角度表述语篇的语体变化幅度的方法。本文运用语体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认为语体计量分析有助于翻译批评者对口语化风格显著的作品的译作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4岁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逃亡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从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从罪恶的奴隶制、畸形的道德观以及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现状等方面深入地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5.
反对种族歧视是马克·土温中期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塑造哈克和吉姆这样两个人物形象去表达反对种族歧视这一主题,结论是该书是反映马克.吐温种族观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夸张辞格的特点及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旨在对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是马克.吐温和塞林格的代表作。试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人物的典型意义、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揭示两部作品各自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品读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道德经》中的水哲学,从伦理批评的视角研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这一人物形象,便可剖析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关于人的生存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由此探讨马克·吐温的"第四副面孔",即:马克·吐温的水哲思,以及马克·吐温的水哲思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中关于"水"之哲思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历史背景、主题内容、人物刻画和语言描写等方面探析了文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产生的社会背景,主人公哈克行为与传统英雄表现的差异和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分析,《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反英雄色彩的人物。马克.吐温不仅仅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也是创造反英雄形象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