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美国现代戏剧<榆树下的欲望>,<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动物园的故事>是三部表现小人物的生活悲剧,其悲剧性有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三部剧作分别围绕悲剧人物展开了悲剧与命运,悲剧与面具以及悲剧与抗争的三重关系.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是自我的不可抗拒和战胜,更是社会力量对人性的扭曲和倾轧.  相似文献   

2.
当代小说家方方通过对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三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折射出三代知识者相似的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以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为切入点,对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的差异及这种差异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由于西方文化认为人类的悲剧带有宿命性,人与自然之间是矛盾的、对抗的,主张人反抗自然、征服自然,在同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人类的命运带有悲剧性.我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融合的,追求中和之美.这种文化的差异对东西方悲剧艺术中人物的塑造和艺术表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而产生侧重刻画忍从型悲剧人物或侧重刻画进攻型悲剧人物的差别.本文对一些东西方悲剧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较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雷雨>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锐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人类存在的困境,这主要表现在对宿命的表达上.在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宿命结局大致存在两类:人自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人生悲剧以及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无法逆转的命运.同时,人在"宿命"这张巨大的网笼罩下产生的无力感和虚无感与人的理性之间的对立,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生存的荒诞感.  相似文献   

5.
当代小说家方方通过对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三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折射出三代知识者相似的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史上悲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现代悲剧的主人公往往只是一些普通人物,它更多地把我们引向对社会本身的思考.菲利普·罗斯的<愤怒>是一个地道的现代悲剧,其主人公马科斯与他人、社会的冲突不仅架构了悲剧主体,而且充分表现了马科斯的悲剧性格.悲剧意识是悲剧作家创作的必备前提,<愤怒>中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宿命观、自我意识和悖论上;而其深层意叉则在于,战争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这种悲剧意识也是犹太大屠杀在作者意识中的延续与回荡,是作者忧患意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继承、借鉴和吸纳古希腊悲剧文化传统的同时,奥尼尔又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和发展悲剧艺术,多视角地揭示现代生活的悲剧性,从而赋予现代西方悲剧以新的内涵和审美意蕴.在悲剧人物方面,奥尼尔突破了古希腊悲剧人物中的神或王公贵族,而塑造了众多平凡普通小人物;在悲剧主题方面,突破了古希腊单一的宿命模式,而以人与自身本能情欲的悲剧冲突,人与机器、物质、金钱和清教上帝的悲剧冲突等为悲剧创作的主题系列;在题材方面,突破古希腊悲剧的局限,而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题材,如航海、妇女问题、种族歧视等;在悲剧艺术手法方面,则采用音响效果、象征手法和表现主义手法等揭示现代人的心路历程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力作.亦是其悲剧小说的最后一部。其内容悲怆低回,感人至深。对十九世纪末腐朽的农村宗法制社会和虚伪的宗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悲剧人生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气氛和宿命感,以求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9.
刘丹 《海外英语》2013,(3X):207-208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莫比·迪克》以捕鲸船"裴廓德号"亚哈船长疯狂地向一条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报仇为主线,最后以连船带人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悲剧收场。该文从作品悲剧情节和表现出的悲剧人物的偏执自大,执迷不悟,迷信宿命以及对宗教的盲从和对金钱的盲目追求等悲剧因素入手,解析由此导致最后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与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爱情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笔下日本女性的爱情命运,是日本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必然产物.而女性对于自己爱情命运的认同和接受及川端康成对女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则使这一悲剧不仅体现为宿命的,并且是凄艳的.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魅力: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人生》通过丽个主人公写了两类悲剧,一类是在高加林身上体现的人生奋斗的悲剧,一类是巧珍身上体现的爱情悲剧。两者都带有宿命色彩,但前者更带有社会陛,而后者更富有人情味,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出身农民的作家路遥对于生活的悲剧感,同时满足了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或有底层生活经验的读者对悲情艺术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江善敏 《华章》2007,(8):83
通过分析沈从文的小说,探寻其中独特的宿命色彩.体现在其作品中的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必然,同时,又是一种偶然.在这必然与偶然之中,揭示出人生中所具有的宿命色彩的悲剧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不无宿命论色彩的悲剧性思考.然而,作者并没有在宿命中沉沦,而用一篇篇作品建造起自己心仪的"希腊小庙",把"人性"供奉起来,试图建立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王琦瑶的悲剧蕴含了作者对宿命与命运关系的思考。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王琦瑶人生悲剧的预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旨在向读者暗示王琦瑶的命运早已被宿命决定。王琦瑶的悲剧折射了作者对当代上海都市怀旧文化的批判。为此,小说有意安排了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爱情悲剧以及死于非命的情节。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沈滨 《文学教育(上)》2008,(18):104-105
一个作家,她的悲悯情怀,她对人性的理解,对弱者的同情,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思考部决定了她的作品方向。方方是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精神的独异性,在对平凡生活的描摹中探寻存在的意义,其中还包含了宿命的意味,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具有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在苍凉的人世里沉浮,在不幸的命运前挣扎,存人生的悲剧里轮回,  相似文献   

16.
<封神演义>关心人的存在意义,主要是通过人物悲歌式的命运结局来体现人本主义意识.围绕"人物与情节的冲突"展开,展示了一批人物命运悲剧的多重性,弥漫着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困兽犹斗"的悲剧精神,这恰恰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并赋予他们的一视同仁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17.
谈悲剧人物     
吴松山  侯丽 《现代语文》2007,(12):97-98
悲剧是一种重要的戏剧艺术形式,以悲剧性的戏剧矛盾冲突为特征,其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人物形成的根源正是体现着某种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实践活动遭受到暂时的挫折,悲剧人物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悲剧人物本身所体现的悲剧性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善于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她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对普通人的极尽描写中,从性格上的不彻底和情欲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挖掘出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天边外》,以其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宿命色彩强烈地震憾了读者的心灵,为我们呈现出了宛若昙花般的晶莹、迷幻、破碎的美,传达出宿命的深味。  相似文献   

20.
杨帆 《文教资料》2010,(22):34-35
文章作者全面分析了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获奖颇著的带有强烈自传体色彩的小说《微物之神》的思想内容,小说讲述了一个叙利亚基督教家庭的悲伤故事,它以一对孪生兄妹的成长历程为经纬,透过这对兄妹的叙述,小说作家以华丽的文字呈现了现代印度的世俗人情、社会和文化,分析了那些既古怪又可怜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偏狭、妒嫉和社会偏见,探讨了种姓制度、共产主义和女性问题等社会问题,即宿命悲剧的根源——"爱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