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92):154-15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陕西某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专业差异(t=0.221,P<0.001;t=0.136,P<0.05);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生源地差异(t=0.308,P<0.001);3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存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t=0.138,P<0.05;t=0.180,P<0.01);4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r=0.216,P<0.01)和心理健康(r=0.386,P<0.01)有很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锦 《考试周刊》2008,(11):210-211
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本文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几种普遍存在的农村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并分析每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指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性,父母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性格良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童星 《少年儿童研究》2022,(9):67-73+80
对1618名高年级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和OL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发现高年级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整体情况较好,在情感温暖、过度保护维度上母亲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父亲的得分,而在拒绝维度上父亲的得分则显著高于母亲的得分。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显著促进高年级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父母拒绝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父母过度保护的作用并不明显。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依然具有重要作用,父母需要充分认识积极教养方式对子女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和政府应当共同帮助父母优化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分为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两大类,教养类型指教养风格、价值和态度取向,而教养方式则指父母具体的教养活动;父母的教养类型对子女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教养方式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不同的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亲子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时期父母应在子女决策权、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作出调整,以便提高亲子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云南省贫困地区的6所农村中学的510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子女性别因素的影响小,表现为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4因子上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级的学生感知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二学生感受到较多的负性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现状。方法:在查阅近7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此方面研究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结果:子女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自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子女的人格偏离及人格障碍的产生也与教养方式有关。结论:目前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对石家庄市城市、农村两所中学389位在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存在性别和来源差异;第二,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是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和基本执行。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子女社会化的进程。在家庭的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普遍认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是子女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这方面研究多集中于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对父母教养方式与特殊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犯罪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父母教养方式必有其特殊性。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研究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学生学习品质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后的小学生在学习品质总分以及学习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养人,旨在探讨特殊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家庭,特殊家庭教养人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其情感温暖也更少.不同类型特殊家庭教养人教养方式的比较显示,流动、分居、离异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较消极,留守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相对较积极.特殊家庭小学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特殊家庭初中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女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教养人的情感温暖有利于提高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养人的拒绝否认、干涉保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13.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黄河清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1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我们对石家庄市城市、农村两所中学389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男女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初中男生更多地感受到惩罚严厉和过干涉过保护的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同时,也更多地感受到母亲的偏爱。2.城市和农村的父母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异。3.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321名初中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与调查.结果: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呈显著和非常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是消极的教养方式,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5):21-2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集中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针对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改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有力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以城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为研究课题,探讨城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那么,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哪些特点呢?对此,本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了解农村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为父母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张振松 《文教资料》2006,(4):125-126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其子女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尤其关键,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因此,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和修养,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170名汉族小学生和1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职业、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心理气氛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一致等进行比较.结果(1)汉族(30.1%)和维族(26%)学习成绩不良率没有差别(P=0.083),汉族和维族学习成绩不良小学生性别比例没有差别(P=0.133).(2)汉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小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3)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养方式不一致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但没有明显的独生/非独生和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各因子存在密切关系。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两个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