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2.
于仰飞 《今传媒》2011,19(1):75-76
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节目到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格外引人关注,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前列,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本文试图解析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以及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江苏卫视从社会价值层面提炼出了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新品牌定位。1月15日,江苏卫视推出新派婚恋交友栏目《非诚勿扰》,栏目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据索福瑞34城市快速监测,《非诚勿扰》截止到4月18日最高收视已经达到3.82,节目牢牢占据全国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节目的火爆状态已经引起来自业内和业外人士的广泛关注。3月31日,江苏卫视携手本刊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非诚勿扰》栏目高端研讨会,就栏目的社会背景、存在价值、生产制作、审美取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个案约请与会的五位专家和江苏卫视一线操作者分别撰文并集结发表,希冀就《非诚勿扰》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以及所引领的婚恋交友节目风潮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兴起由来已久,从较早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到现在热火朝天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其中《非诚勿扰》的争议性和传播力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应该说,是《非诚勿扰》将相亲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要想了解我国相亲节目的传播模式,《非诚勿扰》的样本借鉴就显得非常必要。作者希望通过对《非诚勿扰》的传播模式分析,尤其是从符号学和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国内相亲节目提供一点启发性的元素,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相亲真人秀节目,凭借高收视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笔者将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解读《非诚勿扰》火爆的原因,并通过解读其成功的原因,探讨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6.
晏国俊 《新闻世界》2011,(10):214-215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2010年1月全新推出的一档婚恋交友节目,自开播以来,短时间内迅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掀起相亲节目收视率新高。在场域视野下解读《非诚勿扰》,不难发现这一档节目不仅受到各种场域的控制,背后还隐藏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自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掀起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三次热潮.在这些节目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火爆.《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击败其他卫视同类的相亲节目以及其他收视冠军节目,成为新的收视率“黑马”.  相似文献   

8.
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3月27日《非诚勿扰》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48%,超过《快乐大本营》(2.08%),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冠军。《非诚勿扰》的火爆,得益于其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新颖的内容设置和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的谈话场。  相似文献   

9.
江苏卫视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开播后取得巨大收视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界的批评与质疑。今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文整改此类节目。艰难改版之后,新《非诚勿扰》呈现出温情、理性、关爱的新气象。这种健康的气象表现为:点评专家及主持人风格更趋正面、理性、温情;参加节目的男女作秀成分锐减;贴近婚恋交友主题,服务生活;媒体责任意识的复苏。  相似文献   

10.
吴沙沙 《新闻世界》2011,(10):102-103
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正式开播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接触媒介的"使用与满足"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发现该节目除满足了受众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初衷——获得消遣娱乐外,还满足了受众诸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如获得新知、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等。但是《非诚勿扰》节目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受众这些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12,(14):63-64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酝酿已久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收视率很快便超过了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25日开播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荣登国内婚恋交友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王婧 《青年记者》2010,(9):63-64
对于电视栏目结构形式的保护,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法律,可谓处于法律盲区。继湖南卫视多年前推出《玫瑰之约》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再度掀起相亲节目的热潮。观看《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的观众会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两个节目太像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16日,温州小伙金阿欢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非诚勿扰"商标。2010年9月7日,他获得了商标注册证,核定服务项目为第45类,包括"交友服务、婚姻介绍"等。随后,他以"非诚勿扰"为名开设了一家婚姻介绍所。当年,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开播。2015年12月1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立即停止侵害金阿欢"非诚勿扰"  相似文献   

14.
沈忱 《视听界》2010,(5):77-79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并迅速走红荧屏,中国电视随之进入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2.0时代。(《非诚勿扰》为何能够在众多同类节目中异军突起,其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对此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的一档相亲类交友节目,在当前国内相亲交友节目鳞次栉比的背景下,《非诚勿扰》以其不断创新的节目形式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具体表现在:明确的受众定位;紧凑的内容设计;不断创新的节目形式;独特的节目风格;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明确的品牌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关注,但热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对我国电视节目中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探讨,并以《非诚勿扰》为例,分析了上述三种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才是娱乐节目的发展正途。  相似文献   

17.
汪伶俐 《新闻世界》2010,(8):202-203
《非诚勿扰》以其独特的视角,开播以来便受到很多电视观众的亲睐。节目中,传统的带有"刻板成见"的女性形象被颠覆,我们看到的是的新的女性形象和关于美的多元化定义。  相似文献   

18.
万小谈 《青年记者》2012,(32):66-67
《非诚勿扰》节目自2010年在江苏卫视开播以来,一度包揽当年前23周中15次全国卫视周收视总冠军,2010年6月6日,以4.53%的收视率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创5年来省级卫视电视收视率最高值。①改版之后,《非诚勿扰》摈弃了节目中媚俗、拜金、炫富等不良导向,彰显服务和引导功能,明显呈现出向主流价值观靠拢的态势,风格基调以温情、理性、关爱为主。本文用美学的视角,探究《非诚勿扰》形式与内涵中的审美与审丑。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经开播,就因参与嘉宾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出位言论而备受关注,高收视率一直伴随着对节目的质疑.本文将梳理了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轨迹,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非诚勿扰》作为江苏卫视2010年创办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电视相亲节目,以其独有的相亲形式和不变的服务理念,自开播以来,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谓中国电视史少有的高收视率常态播出类节目。到目前为止,《非诚勿扰》知名度已扩展到海外,从2011年7月开始,《非诚勿扰》栏目组先后录制了澳大利亚、美国东部、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美国西部、德国、新西兰、意大利等9个国家、共计10次海外专场节目,受到各国华人的热烈欢迎。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