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环境和群体氛围对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很多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群体的要求,选择从众的行为。大学生的从众主要表现在恋爱、就业、违纪行为及消费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群体环境和群体氛围对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很多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群体的要求,选择从众的行为。大学生的从众主要表现在恋爱、就业、违纪行为及消费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众行为是群体中的常见现象。对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以多种形式开展群体心理教育与引导活动,从而增强教育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一凡 《广西教育》2012,(31):1-1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冲突因而逐渐增多。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与男性相比,她们在生理、心理、行为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性,在就业过程中,她们的心理极易产生偏差,因而影响到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一大重要群体,便是在校大学生。据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患有心理问题者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0%。情绪易变、人际冲突、学习不适等心理障碍尤为突显,而焦虑症则成为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群体是我国重要的储备人才,这一群体的心理行为倾向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否,因此,本论文即从心理学层面探讨分析大学生偏差行为从而为解决大学生心理性偏差行为这一重大课题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大学生QQ聊天所反映的心理,旨在考察大学生QQ聊天行为所反映的大学生心理的因素构成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借以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QQ聊天行为的现状、特点和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从众、学习从众、入党从众等五种从众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生活、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审美心理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心理及教育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以健康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偏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人格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还对其审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非健康群体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对于把握其现实政治生活和引导其未来政治行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进行定量定性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基本现状,探寻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意识是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之间的联系,从心理账户的视角分析其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决策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程婧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0):101-105
我国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产生根源于其认知障碍、不健全的情绪情感和软弱的意志。这类大学生多为偏执人格,具有倾向于攻击性的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对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心理预防可通过开展"知—情—行"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其抗挫折能力以实现心理健康;同时避免"群体极化",完善"大五"模型,构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间的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心理需求、社会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的影响出发,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针对他们的消费特点,提倡大学生消费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之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影响着其政治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政治行为受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而展开,能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群体心理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中介环节。过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心理研究,而忽视了群体心理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群体心理在社会意识当中层次关系出发,从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入手,仅就大学生群体心理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心理是人类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客观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者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和群体一致的现象,并且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生力军,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原因,提出适当进行调节的策略,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国家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人数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大学生因严重的心理偏差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这类有着严重心理偏差的大学生我们将之归纳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一类。这类群体如不及时关注,将对学生发展、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与危害。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关心有心理偏差的这一类大学生群体,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把握群体心理建设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辩证关系,正视大学生群体心理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深入研究和加强大学生群体心理建设,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从群体心理建设与个体心理建设的内在联系入手,详细的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做好大学生群体心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社会群体心里存在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群体心理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水军的出现和日益扩大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其在网上传播虚假错乱消息,误导舆论,已经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水军的主力参与其中的行为值得深思。本文基于群体心理角度,分析大学生参与网络水军的心理诱因。在此基础之上,剖析参与网络水军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并提出运用内在教育和外在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大学生心理防控机制,让大学生理性认识网络水军,提升自我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并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他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财商",在当前就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