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基于Schott(2008)模型,运用新型测算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出口技术结构,并采用系统GMM方法,从全国以及区域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在不断地升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技术结构;(2)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显著地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了其相对工资差距;(3)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升级对其相对工资差距的正向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可见全国层面的出口技术结构升级对其相对工资差距的正向效应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王韶华  于维洋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12):2500-2507
在深入分析产业结构低碳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产出、低碳排放和低碳能源3个维度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1996-2011年数据实证测度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然后以历年产业结构低碳化测度值为因变量,以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为自变量,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各因素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作用。研究发现:1996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呈现逐渐提升趋势;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由于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优化的限制因素较多,因此现阶段应重点依靠投资提升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级区域传播形象的统计测度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传播形象是指在传媒世界中某一区域呈现出的客观形象.具体到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其传播形象测度有利于各省级区域更好地了解自己借助于媒体在公众面前呈现的形象态势.本文从省级区域所辖的所有城市的新闻报道入手.构建了省级区域传播形象的一套特殊的测度指标,并基于城市形象媒体监测系统产生的2008年全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传播形象进行了统计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2-2008年省级层面十二大类(HS码)产品的出口数据,测度了28个省级区域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系数,进而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对赶超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非线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其次执行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策略不一定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且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存在显著的"收敛区间";最后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及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力度可进一步加强,而大力赶超的策略并不适合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采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测度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应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效应与外资研发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格局一致,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梯度特征。针对实证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本土企业从外资研发中获得更多技术溢出、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Wilson J S, Mann C L, Otsuki T的测算方法为基础,构建贸易便利化的新指标体系并测度了中国2002—2014年26个省级样本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地区与行业差异性。研究结论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格局;从地区层面上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较东部地区更为明显;从产业层面上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高技术产业、中技术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较低技术产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HS分类标准的跨国出口数据,借助Schott(2008)模型测度出了1994-2011年150个经济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而运用系统广义矩阵(SYS-GMM)估计法,从高中低技术三个层面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深化的就业性别歧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首先出口技术复杂度演进对就业性别歧视的作用取决于经济体的技术水平,二者关系呈现倒U型特征,中国加大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的战略和进一步提升妇女就业面的战略可能存在"潜在冲突";其次不同经济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收敛于以0.4为界线的两个"均衡区间内","低收敛区间"内经济体间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差异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高收敛区间"内经济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最后高等教育能够缓解中国等高技术复杂度经济体的就业性别歧视,但该功能在中低技术复杂度经济体表现出显著的"失灵",甚至"逆向"加剧特征,经济效率提升引致的劳动力节约型失业具有较强的女性偏向性,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有助于降低就业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知识生产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刘玲利 《情报科学》2007,25(5):655-659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载体,对其1998--2005年知识生产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区域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知识生产效率呈依次递减状态;东部地区各省份知识生产效率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各省份差异较小;我国知识生产效率有轻微下降,其中东部地区知识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降低,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知识生产效率下降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2009—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模型对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测度,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其驱动因素估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东中西区域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水平与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有显著的关系,而城镇化水平、金融环境与产业结构均对农业创新系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模型测度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纳入空间因素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和“资本-劳动力禀赋”是人口老龄化影响科技创新的两个中介效应。同时,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对其他省份的科技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因而在老龄化时期,应该注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丁凯  董志勇 《软科学》2012,26(8):60-64
基于公平贸易原则所形成的各种市场准入限制同样也在给中国出口贸易提出更多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逐渐成为贸易国参与国际竞争必备的通行证。通过SA8000国际标准对中国出口行业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对医药制造出口企业的实证案例分析对于SA8000对企业产值、利润、出口增长率、产品要素密集度等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英基 《科研管理》2019,40(6):144-152
基于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竞争的视角,在对制度环境、知识资本及其交互作用推动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全国制造业行业2001-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度环境、知识资本及其交互项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除经济开放度对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复杂度提升作用不显著外,制度环境、知识资本显著影响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制度环境能够正向调节知识资本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为此,将制度环境、知识资本等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提升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碳密集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测度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各产业碳排放强度已下降40%,完成中国自主贡献目标一半以上。碳排放量较高的6类产业累计碳泄漏量占欧盟对中国碳泄漏总量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碳密集型产业目前虽然出口量大,但已经不具有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其他非金属矿物等产业虽具有出口竞争力,但却属于新兴技术产业亟需的稀缺资源,应对其出口规模加以限制。产业调整的同时,也需积极应对碳泄漏背景下的相关贸易壁垒,为碳密集型产业出口战略转型获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就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外部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提供的外部股权融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对规模小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应鼓励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5.
宋之杰  赵桐  徐蕾 《科研管理》2018,39(1):53-63
本文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考虑进口中间品对出口品技术含量的影响,构建了全国和制造业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测度指标,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选取59个国家作为样本,测算了中国及制造业整体、按要素禀赋区分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制造业行业,以及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出口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贡献。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总量在国际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贡献与要素禀赋呈反比,劳动密集型行业仍具有重要作用;资本密集型行业受自然资源约束,发展空间有限;技术密集型行业虽然出口份额最大,国内技术含量总量最多,但国外生产通过中间品贸易进入的成分还很多,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国内技术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林  冉茂盛 《科研管理》2015,36(2):107-114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部分行业呈现出显著的"U"型或倒"U"型关系,其他行业则不存在显著性关系;环境规制对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与该行业所属的污染类型无关。最后,本文就如何在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促进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SD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丽丽  王媛  毛国柱  赵鹏 《资源科学》2012,34(12):2382-2389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106.58%),其次是中间投入结构(10.80%),出口结构的影响很小(2.62%)。对第二产业的SD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出口隐含碳大部分来自于重工业,其次是高科技工业、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对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而言,出口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对高科技工业而言,中间产品的投入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孟祺 《科研管理》2013,34(1):63-69
参与国际垂直分工,可以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这已经被中国的实践所证明,但能否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还存在很大争议。利用2001年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出口制造业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不断上升,但在不同行业上表现有很大差异,传统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程度较高,高科技行业表现较差。同时研究了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分工的影响程度较小,主要受研发投入影响。因此,应该加强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同时调整引进外资结构,提高高中间产品进口。  相似文献   

19.
Importing high-quality intermediates 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methods for countries,especiall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cquire advanced technology because there is the spillover potential of the technology imbeddedin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