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晋宋之际是古体诗向近体诗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诗人注重对自然山水千姿百态的形状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形成了"尚巧似"的时代风尚。谢灵运、颜延之、鲍照是这一时期成就卓著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尚巧似"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它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技巧的探索,对于赋体物手法的借鉴,并为盛唐山水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诗人,也是一个不甘隐居,却不得不隐居终身的诗人。其山水诗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平淡"。本文从写景抒情的叙述笔调、抒情的方式、语言及其它等四方面简单谈了自己对孟浩然诗的平淡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公元689—740)、韦应物(公元737—792)分别是盛、中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后人常把他们并称为“韦孟”,又把他们与王维、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孟浩然被认为是继陶渊明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者。而韦应物在格律盛行,  相似文献   

4.
唐代独特的庄园文化,是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理想人文境界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成因。庄园文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得以盛行的重要现实基础,也是诗人灵感的重要来源,更为诗人提供了避世逃禅的心灵归宿,从而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与魏晋时期“逃禄归耕”的归园田居相比,唐代的庄园生活才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从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王维有着"诗佛"之称而突出于盛唐.他有一颗追求进取的心,这在其边塞诗中表现突出.他笃信禅宗,能融铸文艺、宗教于一体,开盛唐山水田园诗之捷径.其山水田园诗,在诗语之运用方面,能极画、声、光、态,表现出诗中有画之能事;其禅味诗,脱俗且爱自然,与自然合一,因而与其山水田园诗有着较多的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唐代独特的庄园文化,是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理想人文境界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成因。庄园文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得以盛行的重要现实基础,也是诗人灵感的重要来源,更为诗人提供了避世逃禅的心灵归宿,从而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与魏晋时期“逃禄归耕”的归园田居相比,唐代的庄园生活才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从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代,赋体文学中山水描写与写实成分的增加、山水描写角度层面的扩大、描写手法的丰富以及对山水审美的关注显示出山水赋的成熟。题材从都市转向自然山水,描写对象从点状景物转向面状景物,句式由散文化向骈偶化发展,语言风格由铺排藻饰向简易精炼倾斜,并注重对玄理、美学趣味的发掘,这些新因素的出现,无疑是东晋山水赋相对于大赋所呈现出的明显的新变倾向。这种新变与玄学、山水旅游及辞赋意识的进一步自觉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园林不仅仅是一处休憩的地方,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践存在.而在我国的园林艺术中"山水"始终是园林造型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其中"水体"更是园林的灵魂所在,是我国"道法自然"的核心.通过"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和在园林中的运用,综合地论述了"水"如何使园林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之美,以及中国园林和园林中"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徽州园林由山水、花木、建筑、书画四大要素构成。就其山水而言,包括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二者均富于动静、软硬、黑白之美。徽州园林重视叠山理水。就叠山而,其假山具有瘦、透、漏、皱、怪的特点;就理水而言,其池、瀑、泉的营造,均崇尚自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道教对盛唐社会的影响,从盛唐诗人的创作思想、题材选择、审美追求等层面进行分析,论述盛唐山水隐逸诗人从道家得到的理念支撑与精神追求,以及在道教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盛唐山水隐逸诗所表现出的清新自然的审美趣味和奇特非凡的想象以及诗人诗心的真性与自然真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在文学理论上面也卓有建树,其“唐宋七子“说对唐宋七位古文代表作家予以高度评价,确认了从西汉到唐宋的古文传承线索,体现了复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提倡个性的创作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唐宋七子“说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唐宋古文代表作家予以整体性概括,是唐宋八大家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北宋初期的词坛上专心致力于词,对后代有较大影响的,当推晏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比较而言,晏词风流隽永、和婉明丽,欧词则深致沉著、委婉蕴藉.宋代词坛之所以呈现词家辈出、风格多样的繁荣局面,除其它多方面的原因外,晏、欧二人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迅速崛起,其中茶业成为这一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唐代,从事茶业生产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茶园。这些茶园按照资产占有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官属茶园、私人地主茶园、寺院茶园和小农茶园几种类型。本文对唐代江南茶园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茶叶生产者的生产情况及其与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初唐到晚唐,风格各异的著名诗人层出不穷,有的激愤,有的不羁,有的沉郁,有的明媚,有的晓畅,有的蕴藉,使得唐代这个诗歌的大观园姹紫嫣红,分外壮观。其中,在连年的政治斗争中被浪费生命和才华的李商隐最让人唏嘘。他是晚唐诗歌的最杰出代表,但他的诗歌又是这个帝国的末世哀音。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河南文学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河南籍作家如林,大家辈出,作品异彩纷呈。通过对河南籍作家群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作家群体生成的一些特征,一是时间跨度上始终呈现强势分布,从初唐到晚唐五代作家数量多,但不均衡,以盛、中唐居多;二是地域性明显,作家主要集中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优越政治经济条件的洛阳和郑州;三是有着明显的家族承传性,有些家族产生多位甚至几十位作家。文士籍贯为我们考察地域文化生成和特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6.
园林在唐五代词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唐五代词提供了抒写的题材,表情达志的意象,构成了不同的词境,为唐五代词走向正宗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园林与唐五代词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园林在唐五代词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社会音乐这种艺术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唐代文人阶层却有着广泛的音乐活动。这种参与的动力源自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人阶层这两大音乐环境,主要表现为隐形压力和隐性引导力。当今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达到广泛提高广大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也必须注意音乐环境的建设,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20.
黄科安 《天中学刊》2004,19(1):60-66
中国古代随笔的形成时间大致在魏晋时期,其源头则远溯至先秦诸子之文。文章以先秦、魏晋六朝、唐宋、明末、清初作为重点考察时期,梳理各时期随笔内容与特色,重要随笔家的独特贡献,突出一条“发愤抒情”的思想红线,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随笔的大致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