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在健康人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检测中的相关性和灵敏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和分析健康人200例、糖尿病无酮症者120例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32例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含量及其在研究组内的阳性率.结果 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含量在对照组、糖尿病无酮症酸中毒组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β-羟丁酸的灵敏度高于尿酮体;在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两者的灵敏度趋于一致;在判断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上,血清β-羟丁酸检测的价值高于尿酮体.结论 血清β-羟丁酸比尿酮体能更准确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血清β-羟丁酸的监测,可早期诊断糖尿病,预防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糖尿病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眼失明、下肢坏疽等.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病变,感染等。软组织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临床换药病程长,愈合慢,且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3年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合并软组织感染15例,获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5例中,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0~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感染部位:足跟部8例,趾端7例。结果15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可因各种外科疾病而须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一般可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外科疾病、麻醉和手术等应激因素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 ,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当血糖 >11.1mmol/L时 ,组织修复能力差 ,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能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易于感染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术后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使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因此对糖尿病人要认真作好围手术期处理。1 择期手术的处理1.1 术前处理1.1.1 处理原则 需行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作好准备工作。术前必须正…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意重症。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因病情严重、复杂、或因抢救过程中某一环节处理欠妥,而使病情恶化,为此熟悉和本病的主要抢救措施对逆转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治疗本病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胰岛素的应用: 本症抢救中应选用速效胰岛素,目前研究表明,酮症酸中毒病人,绝大多数属于“  相似文献   

6.
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死因、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以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比较93例DKA患者的诱因、临床生化特点及死亡病例的死因、生化指标。结果:感染是DKA最常见而主要的诱因,尤其是2型DKA,停药仍然是1型DKA的重要诱因。2型DKA有逐渐增多的趋势,DKA死因依次为严重心血管事件、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结论:重新评估DKA治疗的复杂性,加强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监控、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才能最终减少DKA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14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和大量补液的方法治疗,观察血生化、血渗透压指标变化和转归.[结果]临床好转9例(62.3%),死亡5例(35.7%).[结论]对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及时正确诊断、及早胰岛素静脉应用和积极纠正高钠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六大易患因素之一,而且更具有独立危险性。近年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改进,糖尿病酮症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而急性心肌梗塞已成为中、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对我院1995~1999年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伴糖尿病29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3例,对其临床表现与转归进行比较,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与预后特点。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女,22岁,14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在我院儿科诊为糖尿病Ⅱ型,长期用胰岛素治疗,曾多次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次因腹泻、发热2天,于1989年12月28日入院。体检:体温39℃,血压15/10kpa,意识清醒,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六大易患因素之一,而且更具有独立危险性。近年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改进,糖尿病酮症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而急性心肌梗塞已成为中、老年糖尿病者的严重心血管并发病之一。本文对我院1992—1995年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伴糖尿病29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3例,比较临床表现与转归,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便死患者的临床与预后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共122例均经酶学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1.
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NHDC)是糖尿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对本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显著下降,但仍高达15%~20%。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15例NHDC病人进行总结,对治疗及其预后因素进行探讨,以期及早发现病人,合理诊治,降低死亡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1例27岁,余均≥50岁。2例即往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感冒、发热、拉肚子,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可避免。这些病症对一般人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远不及健康人,问题可能就相对严重得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血糖失控,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物化学角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血液高粘高阻所致的血液低濡养作用、血糖增高对人体利用氧分子的高屏障作用、血浆晶体渗压上升的组织损伤作用、血中代谢废产物增多对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对整体恢复的影响、尿量增多引起维生素缺乏、血脂过高导致广泛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由此提出总体生化治疗策略,包括对胰岛素研制的思考、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系统性康复、抗代谢性酸中毒、口服维生素促进糖利用、研究糖尿病综合疗法和血液透析改善晚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质量,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及延长寿命的积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物化学角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血液高粘高阻所致的血液低濡养作用、血糖增高对人体利用氧分子的高屏障作用、血浆晶体渗压上升的组织损伤作用、血中代谢废产物增多对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对整体恢复的影响、尿量增多引起维生素缺乏、血脂过高导致广泛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由此提出总体生化治疗策略,包括对胰岛素研制的思考、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系统性康复、抗代谢性酸中毒、口服维生素促进糖利用、研究糖尿病综合疗法和血液透析改善晚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质量,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及延长寿命的积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 毛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常引起食品的霉坏,是人类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在某些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钢疫抑制剂、器官移植、糖尿病酸中毒以及肿瘤患者,则可发生感染,病程快,  相似文献   

16.
感冒、发热、拉肚子每个人都经历过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病症对一般人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远不及健康人,问题可能就相对严重得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血糖失控,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在夏季,人们经常会出入有空调的办公室、商场、地铁,这很容易使人感冒。而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感冒虽然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却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DKA主要特征为:(1)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2)胰岛素对抗性调节激素(ICRH,如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特别是胰高糖素升高;(3)因高血糖而导致的肾脏渗透性利尿而造成的。HHS的特征是高血糖和脱水,其机制与DKA类似,但有所不同。HHS不发生或较少发生酮症的原因是患者门静脉中还保持一定的胰岛素水平,肝脏能以不产生酮体的方式代谢游离脂肪酸FFA,而且高渗和脱水也会抑制脂肪分解,使进入肝脏的FFA不会太多。我科于2021年3月份成功救治了1例DKA及HH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采用降低血浆渗透压和血糖,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给予大量补液、降低胰液粘稠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防治合并症的发生并加强基础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8岁,因二便失禁七年,多饮、消瘦五年,腹痛、气喘三天入院。患儿自生后发现腰骶部脑脊膜彭出,一岁时手术治疗,但术后发现二便失禁,五年来曾在当地医院多次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症治疗好转。后来本院化验尿常规尿比重正常,尿糖、血糖正常,尿培养阴性,血生化示低钾,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及预后.方法:对近两年我科收治的128例老年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肺部感染其发病及预后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意识状态、留置胃管及并发症有关;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但真菌及混合感染也并不少见;经治疗痊愈或好转119例,死亡9例.结论:对老年人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宜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同时应加强护理,营养支持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998~ 2 0 0 0年洛阳医专附院内科共收治泌尿系感染 373例 ,其中 43例伴有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 43个病人中 ,≥ 50岁者 37例 ,Ⅱ型糖尿病 36例 ,女性 39例 .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8例为糖尿病后合并泌尿系感染 ,起病急、病情重 .对这些病例及其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泌尿系感染 ,其治疗必须合理、及时 ,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